二甲基氧代苯并二噁硅烷

二甲基氧代苯并二噁硅烷

二甲基氧代苯并二噁硅烷
中文名:二甲基氧代苯并二噁硅烷
英文名:DIMETHYL OXOBENZO DIOXASILAN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二甲基氧代苯并二噁硅烷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二甲基氧代苯并二噁硅烷(Dimethyl Oxo Benzo Dioxasilane),CAS号需进一步确认其商业应用版本。

来源与背景

  • 化学类别:有机硅衍生物,含苯并二噁唑环与硅氧烷结构
  • 常见用途:主要作为紫外线吸收剂成膜剂应用于防晒及护肤产品 (依据:专利文献检索)
  • 商业开发:多由特种化学品公司(如信越化学、瓦克化学)提供改性版本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UV防护 苯并二噁唑结构吸收UVB/UVA II波段(290-350nm),硅氧烷链增强皮肤附着性 ★★★☆ (体外光谱测试证实) 在离体皮肤模型中显示SPF增效作用 (参考:J. Photochem. Photobiol. 2018) 1-5%
抗氧化 理论推测:苯环结构可能淬灭自由基 ★☆☆☆ (仅计算机模拟预测) 注:暂无直接实验证据 未知
妆效持久 厂商宣称:硅氧烷基质可降低产品转移率 ★★☆☆ (仅实验室摩擦测试) *注:缺乏消费者使用评估数据* 3-8%
详细光谱特性分析:

该化合物在乙醇溶液中显示最大吸收峰在308nm(ε=15,200 L/mol·cm),带宽覆盖280-330nm,与传统UVB吸收剂(如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有互补性 (数据来源:化学品供应商技术白皮书)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结构 苯并二噁硅烷核 分子量:~250g/mol,logP≈3.2(预测)
修饰基团 二甲基硅氧烷侧链 提供疏水性(水溶解度<0.01mg/mL)
关键官能团 硅氧键(Si-O) 水解稳定性:pH5-9条件下稳定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奥克立林二氧化钛复配拓宽防护谱
  • 持妆底妆:作为成膜剂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使用

增效组合案例

  • UV防护增效:乙基己基三嗪酮联用可提升SPF值约18% (依据:in vitro SPF测试)
  • 稳定性优化:需配合BHT(0.1%)防止硅氧键氧化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性评估

  • 急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2000mg/kg(符合化妆品级要求)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显示轻度刺激(1%浓度)(参考:2016年原料安全报告)

使用限制

  • 孕妇慎用:未建立完整发育毒性数据
  • 敏感肌测试:建议配方中浓度≤3%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高科技硅系防晒"成分推广,但消费者认知度低于传统UV吸收剂。2021-2023年新品应用增长率约7%(全球数据)。

营销切入点

  • 差异化宣称:"轻薄抗迁移技术"
  • 争议点:部分品牌夸大其"抗蓝光"功效(缺乏光谱依据)

7. 总结与展望

优势:独特的硅-芳香杂化结构提供UV防护与配方稳定性,适合开发高SPF值且低油腻感的产品。

局限性:需更多临床防晒效能验证及长期安全性跟踪,其抗氧化潜力有待严谨研究证实。

发展方向:分子修饰可能改善其UVA I区(340-400nm)吸收能力,或开发与无机防晒剂的复合体系。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