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

二甲醚

二甲醚
中文名:二甲醚
英文名:DIMETHYL ETH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甲醚 (Dimethyl Ether)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Dimethyl Ether

化学式: C2H6O

CAS号: 115-10-6

来源与生产

  • 工业来源: 主要通过甲醇脱水或合成气催化转化生产 (参考: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08)
  • 化妆品级纯度: ≥99.9%,需去除杂质(如甲醇残留)(依据:ISO 15490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推进剂 物理性气雾剂载体,无直接皮肤作用 高度证实 作为惰性气体替代氟利昂,无臭氧破坏效应 (依据:蒙特利尔议定书技术评估)
皮肤冷却效应 快速挥发导致局部温度下降 理论推测 暂未发现临床研究支持其持续性降温效果 (注:此为物理现象非生物活性)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醚类化合物 二甲醚(单体) 沸点:-24°C,极低皮肤渗透性,无极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气雾剂产品: 防晒喷雾、止汗剂、发胶
  • 替代性用途: 替代传统VOC推进剂(如丙烷/丁烷)

协同成分限制

  • 相容性: 仅适用于非极性配方体系
  • 禁忌: 避免与强氧化剂共存(潜在爆炸风险)(依据:GHS分类标准)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性评估

  • 急性毒性: 低毒(大鼠口服LD50 > 5000 mg/kg)(参考:ECHA注册数据)
  • 皮肤刺激性: 气体状态下无刺激性(液态可能致冻伤)

使用规范

  • 浓度限制: 无明确上限(作为推进剂通常占配方30-50%)
  • 特殊警示: 需标注"远离火源"及"勿直接吸入"(依据:CLP法规)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商业宣传策略

  • "环保推进剂":真实属性(零ODP值)但常被过度营销
  • "清爽肤感"物理性短暂冷却,无长效功效

7. 总结与展望

二甲醚作为功能性气雾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环境友好性而非直接皮肤功效。未来需:

  • 规范商业宣称,避免误导性降温效果描述
  • 开发更安全的配方加压替代技术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