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基乙酸异辛酯

巯基乙酸异辛酯

巯基乙酸异辛酯
中文名:巯基乙酸异辛酯
英文名:ISOOCTYL THIOGLYCOL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巯基乙酸异辛酯 (Isooctyl Thioglycolat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Isooctyl Thioglycolate

化学名称: 2-乙基己基巯基乙酸酯 (2-Ethylhexyl thioglycolate)

CAS号: 7659-86-1

分子式: C10H20O2S

分子量: 204.33 g/mol

来源与生产

通过巯基乙酸与异辛醇(2-乙基己醇)在酸催化下的酯化反应合成:

HS-CH2-COOH + HO-CH2-CH(C2H5)(CH2)3CH3 → HS-CH2-COO-CH2-CH(C2H5)(CH2)3CH3

工业级原料需严格控制游离巯基乙酸含量(通常<1%)和重金属杂质(注:游离巯基乙酸是主要刺激源) (来源: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脱毛活性成分,通过化学断裂角蛋白二硫键实现脱毛: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化学脱毛 还原角蛋白胱氨酸二硫键(-S-S-)→ 断裂毛发结构 → 毛发在机械摩擦下断裂 ★★★★☆
(强体外/临床证据)
在pH 10-12.5条件下,5分钟内断裂>90%二硫键 (Dermat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0) 2.5-8% (膏霜/凝胶)
*永久性毛发减少* 理论推测:长期使用可能损伤毛乳头细胞 ★☆☆☆☆
(无可靠证据)
厂商宣称缺乏临床组织学证据支持 (CIR Expert Panel, 2016) 不适用

作用机制细节

详细化学脱毛过程:

步骤1: 碱性条件(pH>10)下解离为活性阴离子 R-S-

步骤2: 亲核攻击角蛋白二硫键:
R-S- + Keratin-S-S-Keratin → Keratin-S- + R-S-S-Keratin

步骤3: 二硫键断裂导致毛发皮质层解体,抗张强度下降>70%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3; 离体毛发模型研究)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角色
硫醇酯 巯基乙酸异辛酯 淡黄色液体,沸点:125°C(1mmHg)
log P:3.2(中等亲脂性)
主要活性成分(还原剂)
关键杂质 游离巯基乙酸
重金属(Pb, As)
巯基乙酸:水溶性刺激物
重金属:催化氧化副反应
刺激性来源
需严格控制在<0.5%
降解产物 二硫代二乙酸酯
异辛醇
氧化产物(二硫化物)
醇类溶剂残留
降低功效,增加异味风险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脱毛膏/乳霜 (pH 10.5-12.5)
  • 脱毛凝胶 (卡波姆基质)
  • 家用脱毛膜 (非织造布载体)

关键配方组分

  • 碱性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维持高pH)
  • 螯合剂:EDTA二钠(抑制金属催化氧化)
  • 增稠剂:硬脂醇/鲸蜡醇(油包膏体稳定性)
  • 舒缓剂:泛醇/红没药醇(缓解刺激)

协同增效组合

  • 尿素 (3-5%):增强毛发溶胀,促进渗透 (专利US 20150297561A1)
  • 巯基乙酸钙 (1-2%):提供缓释硫醇源,延长作用时间
  • 矿物油 (8-12%):降低水分蒸发,维持体系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要点

  • CIR评级:安全浓度≤8% (淋洗类产品) (CIR, 2016)
  • 致敏率:0.3-1.2% (斑贴试验数据) (Contact Dermatitis, 2019)
  • 眼刺激性强烈刺激,严禁接触眼部
  • 生殖毒性:无证据 (注:缺乏孕期专项研究)

使用禁忌与警示

  • 禁用人群
    • 破损皮肤/皮炎患者
    • 硫化物过敏史者
    • 6岁以下儿童 (FDA警示通告)
  • 使用限制:单次接触时间≤10分钟,每周≤2次
  • 不良反应:红斑(12%)>灼痛(7%)>水肿(2%) (临床观察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分布

  • 主流产品:家用脱毛膏(薇婷、Nair等)
  • 专业线应用:美容院化学脱毛(配合中和剂)
  • 区域偏好:欧洲>亚洲>北美(监管差异)

消费者认知误区

  • "无痛脱毛"实际有37%用户报告刺痛感 (消费者调查报告)
  • "毛发生长变慢"无科学证据支持长期效果
  • "敏感肌适用"pH>10必然破坏皮肤屏障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结论

  • 功效明确性:★★★★☆(高效化学脱毛剂)
  • 安全性平衡:★★☆☆☆(高刺激性风险)
  • 技术成熟度:★★★★★(60年应用历史)

局限性与挑战

① 高pH需求(pH>10)与皮肤生理pH(4.5-5.5)存在根本冲突
② 硫醇异味控制技术瓶颈
③ 替代技术(光学脱毛)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未来发展方向

  • 微胶囊缓释技术:降低游离硫醇浓度 (实验室阶段)
  • pH响应型载体:仅在毛发部位释放活性物
  • 生物酶替代方案:角蛋白酶研究 (专利WO2020152601A1)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