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脂

琼脂

琼脂
中文名:琼脂
英文名:AGAR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琼脂 (Agar)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Agar (琼脂)

来源与提取工艺

琼脂是从红藻门(Rhodophyta)的特定海藻中提取的天然亲水性胶体,主要来源物种包括:

  • 石花菜属 (Gelidium spp.) - 主要工业来源
  • 江蓠属 (Gracilaria spp.)
  • 鸡毛菜属 (Pterocladia spp.)

提取工艺:海藻经碱预处理 → 热水提取 → 过滤纯化 → 冷冻脱水或压榨脱水 → 干燥粉碎。最终产物为白色至浅黄色的半透明条状、粉末状或薄片状固体 (来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017)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物理性基质成分,其功效源于独特的流变学特性: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增稠/胶凝 多糖链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通过氢键锁住水分子 ★★★★★
(充分证实)
0.5%-2%浓度可形成热可逆凝胶,凝胶强度>500g/cm² (Food Hydrocolloids, 2020) 0.1%-2.0%
稳定乳化体系 提高连续相粘度,减缓液滴聚集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 在O/W乳液中,0.3%琼脂可使离心稳定性提高40%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19) 0.2%-1.0%
辅助保湿 形成吸水性薄膜,降低经皮水分流失率(TEWL) ★★★☆☆ 体外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2-18%,但弱于透明质酸 (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21) 0.5%-2.0%
"排毒"功效 无明确生物学机制 ★☆☆☆☆ 注:此为市场宣称,缺乏皮肤吸收和生物活性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分子特性 功能贡献
线性多糖 琼脂糖 (Agarose) β-D-半乳糖和3,6-脱水-α-L-半乳糖交替单元 凝胶网络骨架 (占总量70%)
支链多糖 琼脂胶 (Agaropectin) 含硫酸基、丙酮酸取代基的杂多糖 粘度调节/水合作用 (占总量30%)

关键理化参数

  • 凝胶点:32-45℃ (冷却时固化)
  • 熔解点:85-95℃ (加热时液化)
  • 持水力:>98% (1%凝胶)
  • pH稳定性:4.5-10 (超出范围发生解聚)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水性凝胶:面膜基底(85%)、发用定型胶
  • 乳液稳定剂:防晒乳、精华乳
  • 悬浮剂:磨砂膏、矿物粉体悬浮

增效组合

  • 黄原胶:提升弹性模量30-50%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2)
  • 卡拉胶:协同增强凝胶热稳定性
  • 甘油:降低凝胶脆性,提升延展性

配伍禁忌

  • 高浓度电解质 (>5%) 引起盐析效应
  • 强氧化剂导致分子链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CIR Final Report, 2018)
  • 致敏率:<0.1% (2000例斑贴试验)(Contact Dermatitis, 2020)
  • 无系统毒性:不被皮肤代谢吸收

适用注意事项

  • 优势:纯素来源/非动物成分/清真认证
  • 局限:高温配方 (>80℃) 需额外稳定剂
  • 特殊人群:海藻过敏者慎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清洁美容(Clean Beauty)核心胶凝剂
  • 传统卡波姆的天然替代品(占天然胶类市场35%)

消费者洞察

  • 78%消费者认可"海洋来源"的可持续性宣称 (Mintel市场调研, 2023)
  • 注:62%消费者误认为具有"深海修复"生物活性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卓越的常温凝胶特性,适用于敏感肌配方
  • 生物可降解性(28天降解率>90%)

研究前沿

  • 纳米纤化琼脂:增强活性物透皮输送 (体外研究阶段)
  • 酶改性琼脂:定制化流变性能

发展建议

需通过消费者教育厘清其物理性基质功能与生物活性成分的差异,同时开发生态认证的海藻供应链以提升可持续性价值。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