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硝基对苯二胺
2-硝基对苯二胺

中文名:2-硝基对苯二胺
英文名:2-NITRO-p-PHENYLENEDIAMINE
别名:无
安全性:
36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2-硝基对苯二胺(2-Nitro-p-phenylenediamine)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2-Nitro-p-phenylenediamine
- CAS号: 5307-14-2
- 化学式: C6H7N3O2
来源与历史应用
2-硝基对苯二胺是一种合成芳香胺化合物,主要作为氧化型染发剂的前体使用。其最早于20世纪中叶被引入化妆品行业,用于持久性染发产品(来源:欧盟化妆品成分数据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染发着色 | 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醌亚胺中间体,进一步聚合形成大分子色素 | 充分证实 | 体外研究和染发应用验证(来源:J. Cosmet. Sci., 2004) | 0.1%-2% (典型染发配方)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2-硝基对苯二胺在碱性条件下(pH 9-11)与氧化剂(通常为过氧化氢)反应,首先生成对应的醌二亚胺结构。这些活性中间体随后与耦合剂(如间苯二酚)发生缩合反应,形成不可溶的吲达胺类色素大分子,沉积在头发皮质层中(依据:Hair Coloring Mechanisms, 2016)。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硝基芳香胺 | 2-硝基对苯二胺 | 分子量153.14 g/mol,熔点137-139℃,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丙二醇 |
反应产物 | 醌二亚胺中间体 | 高反应活性,半衰期短(分钟级),需现场生成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形式
- 永久性染发剂:与过氧化氢(3%-6%)和碱性调节剂(如氨水)组成氧化系统
- 染发霜/膏体:常与脂肪醇、表面活性剂(如油醇聚醚)组成稳定体系
关键协同成分
- 耦合剂:间苯二酚、间氨基苯酚等
- pH调节剂:单乙醇胺、氨水(维持pH 9-11)
- 抗氧化剂:亚硫酸钠(防止过早氧化)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潜在风险因素
- 皮肤致敏性:多项研究显示其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依据:Contact Dermatitis, 2018)
- 致癌性争议:虽未列入IARC清单,但结构类似物存在潜在风险注:需更多长期追踪数据
监管现状
- 欧盟化妆品法规:允许使用(最大浓度2%),需标注"含苯二胺类"警告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列入准用染发剂清单(最大浓度2%)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应用于中低价位持久性染发产品,因其成本较低且着色效果稳定。近年因安全性质疑,部分品牌已逐步替换为替代性染料注:厂商宣称"温和性"需谨慎评估。
7. 总结与展望
2-硝基对苯二胺作为经典染发成分,其着色机理明确但存在安全争议。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开发更安全的替代性硝基染料
- 优化配方降低皮肤渗透性
- 加强染发前后防护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