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棕榈酰羟脯氨酸

二棕榈酰羟脯氨酸

二棕榈酰羟脯氨酸
中文名:二棕榈酰羟脯氨酸
英文名:DIPALMITOYL HYDROXYPROLIN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静电, 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二棕榈酰羟脯氨酸专业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 INCI名称: Palmitoyl Hydroxyproline
  • 化学名: (2S)-1-(Hexadecanoyloxy)-N-(2-oxopyrrolidin-3-yl)propanamide
  • CAS号: 68585-15-3
  • 分子式: C24H44N2O4

来源与制备

二棕榈酰羟脯氨酸是羟脯氨酸(一种天然存在的胶原蛋白氨基酸)与棕榈酸的合成衍生物,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注:商业生产通常使用化学合成法而非生物提取)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胶原蛋白合成促进 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上调I型胶原mRNA表达 体外研究+离体模型证实 在成纤维细胞中显示剂量依赖性胶原蛋白增加(注:人体临床数据有限) 0.1-1%
皮肤屏障修复 增强角质层紧密连接蛋白(如occludin)表达 体外研究支持 与胆固醇协同时可改善经皮水分流失(TEWL) 0.5-2%
"即时抗皱" 表面张力调节导致的暂时性皮肤平滑 厂商宣称 缺乏长期抗皱的临床证据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氨基酸衍生物 羟脯氨酸棕榈酰酯 分子量:432.62 g/mol,脂溶性
活性结构域 脯氨酸环+棕榈酰链 棕榈酰基增强皮肤渗透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抗衰老产品: 与维A醇、肽类组合
  • 屏障修复霜: 搭配神经酰胺、胆固醇

已验证协同组合

  • 棕榈酰三肽-1: 胶原合成增效达37%(体外研究)
  • 透明质酸: 提升真皮-表皮连接处ECM密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2019年评估)
  • 敏感肌测试: 0.5%浓度下无刺激

使用限制

  • 避免与高浓度酸类(pH<3.5)配伍
  • 油性肌肤建议用量≤1%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生物活性肽替代成分"推广,实际属于氨基酸衍生物。消费者调查显示:

  • 68%误认为其属于"多肽"类
  • 功效认知集中于抗皱(82%),忽略其屏障修复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胶原蛋白靶向调节剂具有应用潜力,但需更多临床验证。未来研究方向:

  • 长期人体抗皱试验(≥6个月)
  • 与表观遗传调节剂的协同效应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