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地榄仁果提取物
法地榄仁(TERMINALIA FERDINANDIANA)果提取物
中文名:法地榄仁果提取物
英文名:TERMINALIA FERDINANDIANA FRUIT EXTRACT
别名:卡卡杜李提取物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抗氧化剂、美白祛斑、皮肤调理剂、天然提取物/植物成分
成分简介
法地榄仁(TERMINALIA FERDINANDIANA)果提取物源自澳大利亚卡卡杜李,富含高浓度维生素C、鞣花酸和多酚等活性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主要作为强效抗氧化剂,帮助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过程,减少细纹和皱纹。同时,维生素C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生成,从而提亮肤色、淡化色斑,...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法地榄仁(TERMINALIA FERDINANDIANA)果提取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TERMINALIA FERDINANDIANA FRUIT EXTRACT
植物来源
- 物种分类: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榄仁树属(Terminalia)
- 常用名: 卡卡杜李(Kakadu plum)、比利卡(Billygoat plum)
-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原生植物 (依据:澳大利亚植物名录数据库)
提取工艺
- 常用方法: 水-乙醇混合溶剂提取(1:1~1:3比例)
- 关键参数: 低温(40-60℃)提取以保留热敏性成分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通过多种酚类化合物(尤其是鞣花酸)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 (体外&动物模型) | ORAC值高达15,000-30,000 μmol TE/g (Food Chemistry, 2014) | 0.1-1% |
| 美白淡斑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IC50≈50μg/mL),减少黑素体转移 | ★★☆☆☆ (体外为主) | 鞣花酸可抑制α-MSH诱导的黑色素生成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0) | 0.5-2% |
| 抗衰老 | 抑制MMP-1/3表达,促进I型胶原合成 | ★★☆☆☆ (初步研究) | 体外实验显示可减少UVB诱导的胶原降解 (Preliminary in vitro data) | 未确定 |
| 抗菌/抗痘 | 酚类化合物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 ★☆☆☆☆ (有限证据) | 注:仅对C.acnes有微弱抑制作用(MIC>1mg/mL) (厂商提供资料)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含量范围 |
|---|---|---|---|
| 酚酸类 | 鞣花酸、没食子酸、阿魏酸 | 水溶性,热稳定性中等 | 5-12% DW |
| 维生素C | L-抗坏血酸 | 极不稳定,需特殊稳定化处理 | 3-5% FW (鲜重基准) |
| 鞣质 | 可水解单宁(terflavin B) | 强抗氧化性,收敛作用 | 15-25% DW |
| 其他 | 槲皮素苷、叶黄素 | 微量成分,作用待研究 | <1%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 爽肤水、精华液(需调节pH 3-5)
- 乳液/霜: 需与抗氧化剂(如VE)复配提升稳定性
- 防晒产品: 与无机防晒剂协同增强UV防护
增效组合
- 维生素C衍生物: 提升抗氧化网络效应
- 烟酰胺: 协同美白并改善提取物稳定性
- 透明质酸: 缓解高浓度鞣质可能带来的紧绷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 (参考:CIR 2016年度报告)
- 敏感风险: 含鞣质可能致敏(0.3%案例报告)
- 孕妇适用: 无明确禁忌但缺乏专门研究
使用建议
- 推荐浓度: 0.5-2% (根据功效需求)
- 注意事项: 避免与高浓度酸类(AHA/BHA)直接混合
- 保存条件: 建议氮气保护,避光冷藏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 作为"澳洲天然超级水果"概念成分
- Clean Beauty: 符合EWG绿色标准认证
- 营销重点: "天然维生素C之王" (注:实际生物利用度可能低于合成VC)
消费者认知
- 正面认知: 93%澳洲消费者认可其传统药用价值
- 知识缺口: 仅28%了解其稳定性挑战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作为多酚复合体,其协同抗氧化机制值得深入研究,但需更多临床验证。
发展潜力: 通过纳米载体技术解决稳定性问题后可扩大应用。
行业警示: 需规范原料来源(野生采摘VS人工种植的活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