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醇三(乙基己酸)酯
赤藓醇三(乙基己酸)酯

中文名:赤藓醇三(乙基己酸)酯
英文名:ERYTHRITYL TRIETHYLHEXANO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赤藓醇三(乙基己酸)酯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背景
赤藓醇三(乙基己酸)酯(INCI: Erythrityl Triethylhexanoate)是一种由赤藓醇(四碳糖醇)与乙基己酸(2-乙基己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非极性酯类化合物。
- 化学类别:多羟基醇脂肪酸酯
- CAS号:待补充 (需根据具体产品确认)
- 常见来源:全合成制备,无天然对应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轻质润肤剂 | 通过填充角质层间隙降低TEWL(经皮水分流失),形成非封闭性保护膜 | 高 (酯类共性机制) | 分子量适中(约358 g/mol),兼具渗透性与滞留性 (依据:脂质体模拟研究) |
增强配方铺展性 | 降低表面张力(理论预测值28-32 mN/m) | 中 (基于结构类比) | 支链结构减少分子间作用力 (参考:类似酯类数据)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赤藓醇残基的羟基捕获自由基 | 低 (理论推测) | *注:需更多实验验证活性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征参数 | 数值/描述 | 技术意义 |
---|---|---|
分子量 | ~358 g/mol | 适中渗透性 |
酯化度 | 三酯(非完全酯化) | 保留部分亲水性 |
log P值 | 预估5.2-5.8 | 强脂溶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与无机防晒剂(如二氧化钛)协同降低白浊现象
- 硅油替代:在"无硅"宣称配方中提供类似肤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级:未单独评估,但同类酯类普遍认为安全 (参考:CIR对2-乙基己酸酯类的评估)
- 致痘风险:理论上低(分子量>300 Dalton)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技术性成分出现在专业线产品中,较少单独宣传。近年因"无硅油"趋势使用率上升。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作为新型酯类润肤剂,在配方技术上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更多独立研究验证其辅助功效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