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籽提取物

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籽提取物

赤豆籽提取物
中文名:赤豆籽提取物
英文名:PHASEOLUS ANGULARIS SEED EXTRACT
别名:红小豆提取物、红豆提取物、Adzuki bean提取物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皮肤调理剂

成分简介

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籽提取物是从赤豆种子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它主要具有保湿、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作为保湿剂,它能帮助皮肤锁住水分,改善干燥和粗糙问题,使肌肤更柔软光滑。其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强效抗氧化性,可中和自由基,减缓皮肤老化过程,提升弹性和光泽...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籽提取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HASEOLUS ANGULARIS SEED EXTRACT

植物来源

  • 科属:豆科(Fabaceae)豇豆属(Vigna)
  • 常见名称:赤豆、红小豆、赤小豆(注意与红豆的区分)
  • 地理分布:东亚广泛种植,中国、日本、韩国为主要产区 (来源:Kew Science植物数据库)

提取工艺

  • 常用方法:水或乙醇低温萃取,保留热敏性成分
  • 关键参数:通常采用1:5-1:10料液比,40-60℃提取2-4小时 (依据:典型植物提取物制备工艺)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清除ROS,提升SOD/GSH-Px活性 体外研究证实 含多酚类物质可抑制脂质过氧化(TBARS减少40%) (依据:J Agric Food Chem 2013) 1-5%
抗炎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分泌 体外+动物模型 可减少UVB诱导的小鼠皮肤炎症(红斑面积减少35%) (依据:J Ethnopharmacol 2016) 2-8%
美白淡斑 可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初步体外研究 体外显示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率约25%(10%浓度) (注:缺乏人体试验验证) 未知
"抗衰老" 厂商宣称刺激胶原合成 无直接证据 仅基于抗氧化作用的延伸推测 (来源:厂商资料,需谨慎评估)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相关性
酚酸类 没食子酸、原儿茶酸 水溶性,热不稳定 抗氧化主力(ORAC值>800 μmol TE/g)
黄酮类 槲皮素衍生物、儿茶素 脂溶性,光照敏感 抗炎、潜在紫外线防护
多糖类 阿拉伯半乳聚糖 高分子量(10-50kDa) 保湿、成膜性能
蛋白质 Phaseolin(贮藏蛋白) pH敏感(等电点4.5-5) 可能影响配方稳定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精华液、爽肤水(需注意防腐挑战)
  • 乳化体系:乳液(建议添加在亲水相)
  • 避光包装:因部分成分光敏感性

典型协同组合

  • 抗氧化增强:维生素E(脂相)+赤豆提取物(水相)
  • 抗炎增效:与甘草酸二钾联用可降低刺激风险
  • 稳定性注意:避免与高浓度金属离子(如Zn2+)配伍 (依据:配伍性测试报告)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未收录完整评估,但豆科提取物普遍低风险
  • 刺激性:未稀释提取物可能含皂苷引发表活效应
  • 过敏风险:豆类过敏者需谨慎(含legumin-like蛋白)

适用人群

  • 推荐:正常至敏感肌(需测试浓度)
  • 慎用:急性皮炎期、已知豆类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概念方向:"汉方成分"、"植物纯净"
  • 价格区间:中端($20-50/30ml精华)
  • 宣称痛点:抗氧化需求(vs.蓝莓/绿茶提取物)

消费者调研

  • 认知度:日韩市场接受度>欧美市场
  • 误区:常与"红豆"概念混淆影响功效预期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作为抗氧化/抗炎辅助成分,在亚洲市场有文化认同优势,但需更明确的作用靶点研究。

研发建议:

  • 分离鉴定特异性活性单体(如特定黄酮苷)
  • 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美白宣称
  • 开发稳定化制剂技术(如纳米包裹)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文献和行业数据整理,实际应用需结合具体配方验证。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