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树皮提取物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树皮提取物

臭椿树皮提取物
中文名:臭椿树皮提取物
英文名:AILANTHUS ALTISSIMA BARK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树皮提取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来源

INCI名称: AILANTHUS ALTISSIMA BARK EXTRACT

植物学名: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属苦木科(Simaroubaceae)

常用名: 臭椿、天堂树(英: Tree of Heaven)

提取部位与方法

  • 主要使用部位: 树皮(外层和内层均有活性成分)
  • 常见提取方式:
    • 水/乙醇混合溶剂提取(1:1-7:3比例)
    • 超临界CO₂提取(用于保留热敏性成分)
  • 传统应用: 在中医中用于清热燥湿、止泻止血 (参考:《中华本草》第5卷)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通过醌类化合物直接清除ROS;上调Nrf2/ARE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防御 体外研究充分(★★★☆) 在HaCaT细胞中显示对H₂O₂诱导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EC50≈0.5% w/v) 0.1-1%
抗炎 抑制NF-κB通路减少IL-6、TNF-α释放;部分成分具COX-2抑制作用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在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降低40%炎症因子分泌(1%浓度) 0.5-2%
抗菌/痤疮改善 苦木素类化合物对C. acnes的MIC≈62μg/mL 体外初步研究(★★☆) 仅试管实验证据,缺乏临床验证 未知
美白淡斑 厂商宣称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证据不足(★☆☆) 仅一项未发表研究显示10%提取物有轻微抑制效果 未确定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抗氧化机制

臭椿树皮中的醌类化合物(如2,6-dimethoxybenzoquinone)可直接中和自由基,其ORAC值达12,000μmol TE/g。同时通过激活Nrf2通路,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表达 (依据:J Ethnopharmacol. 2015;164:265-72)

抗炎机制

β-carboline生物碱能阻断IKKβ磷酸化,抑制NF-κB核转移。动物实验显示1%提取物可减轻TPA诱导的小鼠耳肿胀达58% (参考:Fitoterapia. 2018;129:85-9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相关活性
苦木素类(Quassinoids) Ailanthone
Chaparrinone
四环三萜衍生物,脂溶性 抗炎、抗增殖(需谨慎浓度)
生物碱 1-Methoxycanthin-6-one
β-Carboline
碱性含氮化合物 抗氧化、MAO抑制(可能影响神经)
酚类 Gallic acid衍生物
Ellagic acid
水溶性多酚 自由基清除、UV吸收
挥发油 α-Pinene
Bornyl acetate
易挥发萜烯 抗菌、促透皮吸收

注:具体成分比例受树龄、季节和产地影响较大,中国产样本含更高量ailanthone(约0.8%) (来源:Phytochem Anal. 2019;30(3):332-34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抗衰老精华: 与维生素C(增强抗氧化)、烟酰胺(抗炎协同)
  • 控痘产品: 与Zn PCA(抗菌增效)、水杨酸(促渗透)
  • 舒缓面膜: 搭配积雪草提取物、泛醇
  • pH适应: 稳定pH范围4-7(酸性条件下部分生物碱溶解度提高)

增效组合

协同成分 作用机制 研究支持
白藜芦醇 共同激活Nrf2通路,提升HO-1表达 体外协同指数1.8 (J Cosmet Sci. 2020)
神经酰胺NP 缓解高浓度提取物可能的刺激 临床观察(无公开发表数据)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尚无完整评估报告,但相关苦木科植物提取物被列为"需进一步数据" (CIR, 2018)
  • 刺激性: 1%以下浓度对重建表皮模型无刺激(EpiDerm™ ET-50>100mg/mL)
  • 敏感性风险: 含潜在过敏原(如borneol),建议斑贴测试

使用禁忌

  • 孕妇避免: 部分生物碱可能影响子宫平滑肌 (动物实验数据)
  • 创面慎用: 高浓度(>2%)可能延缓伤口愈合
  • 药物相互作用: 理论上可能增强MAOI类药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分布

  • 主要应用: 亚洲市场(中韩)的"草本抗敏"系列(占68%) (Mintel GNPD 2022)
  • 宣称趋势: "纯植物消炎"、"古方新用"概念
  • 价格定位: 中端(¥200-400/30mL精华)

消费者反馈

平台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CosDNA "缓解泛红有效"(72条) "气味苦涩"(39条)
小红书 "爆痘期舒缓"(1.2万+笔记) "部分人过敏"(搜索占比8%)

7. 总结与展望

优势总结

  • 多靶点活性: 兼具抗氧化和抗炎的双重作用
  • 传统背书: 中医应用历史提供文化认同
  • 可持续性: 臭椿为入侵物种,合理采集有利生态

研究缺口

  • 缺乏标准化的活性评价方法
  • 长期安全性数据不足(>12周)
  • 厂商夸大宣称问题突出

未来方向

开发定向萃取技术提高目标化合物纯度;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抗红血丝效果;探索微胶囊化解决稳定性问题。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