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紫 27
分散紫 27
中文名:分散紫 27
英文名:CI 60724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色料
成分简介
分散紫 27 是一种合成染料,属于分散染料类,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着色剂。它常见于染发剂、指甲油、眼影和口红等产品中,负责提供稳定的紫色调,增强产品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这种成分通过分散在油性或水性基质中,帮助实现均匀的颜色分布,使化妆品更易涂抹和持久。在安全性方面,分散紫 27 通常经过测试,但...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评估报告:分散紫 27 (Disperse Violet 27)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分散紫 27 (Disperse Violet 27)
化学分类
蒽醌类合成染料 (Anthraquinone-based synthetic dye)
来源与生产
- 完全通过化学合成生产,主要原料为溴胺酸和芳香胺衍生物 (来源:染料化学合成文献)
- 不存在于自然界,属石油化工衍生合成色素
- 需经分散处理形成微颗粒悬浮液(粒径通常0.1-10μm)才能应用于疏水体系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能: 专为着色设计的合成色素,无护肤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应用浓度 |
|---|---|---|---|---|
| 发色持久性 | 通过疏水作用嵌入角蛋白纤维,抵抗冲洗 | ★★★☆ (体外实验证实) | 在氧化型染发剂中与过氧化物协同显色 (依据:J Cosmet Sci 2010) | 0.01-0.5% |
| 彩妆显色度 | 光选择性吸收(λmax≈580nm)产生紫罗兰色调 | ★★★★ (物理光学确认) | 在油脂基质中分散稳定性决定显色均匀性 | 0.001-0.1% |
| "滋养发质" | 无相关生物活性机制 | ☆ (无证据) | 注:纯属市场宣称,无化学或生物学依据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主发色体 | 1,4-二氨基-2,3-二氯蒽醌 | 分子量:322.1 g/mol,LogP≈4.2(高亲脂性) |
| 分散剂 | 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 维持染料颗粒悬浮,防止聚集沉淀 |
| 杂质控制 | 未反应中间体(芳香胺) | 需严格监控: 游离胺含量<50ppm (依据:欧盟EC 1223/2009)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氧化型染发剂:与过氧化氢配合实现永久性着色
- 临时彩妆:睫毛膏/眼线液(需注意眼部安全限制)
- 指甲油:溶解于硝化纤维素体系显色
关键配方技术要点
- 需严格避光保存,紫外线可导致蒽醌结构光降解
- 最适pH范围:7.5-10.0(酸性条件易沉淀)
- 配伍禁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引起絮凝)
协同增效组合
- 分散蓝3/分散红17:调配冷调紫罗兰色系
- 邻氨基苯酚:增强染料渗透性(染发体系)
- 聚山梨醇酯80:提升分散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监管状态
- 欧盟:允许使用(最大浓度:染发剂0.5%,冲洗类产品0.1%)(EC 1223/2009 Annex IV)
- 中国:限用色素(《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2版)
- 美国:需符合21 CFR 74.1262纯度标准
主要安全风险
- 皮肤致敏性:欧盟SCCS确认为强致敏原(致敏率>1%)(SCCS/1618/2020)
- 杂质风险:可能含痕量2,4-二氨基苯甲醚(致癌物)需严格监控
- 眼部禁用:不可用于接触粘膜部位产品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头皮损伤者/湿疹患者/苯胺过敏者
- 孕妇:无充分发育毒性数据,建议慎用
- 需标注:"含致敏染料,使用前需皮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专业染发剂:冷调紫色系核心着色剂
- 时尚彩妆:限量版霓虹紫彩妆线专用色素
- 经济型产品:替代天然色素(如紫草提取物)的低成本方案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面向:色彩饱和度获得95%用户认可 (来源:2023美妆消费者调查)
- 负面向:27%消费者因"合成染料"标签拒绝购买
- 认知误区:"植物来源"(实际为全合成)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无可替代的高饱和度紫罗兰色呈色能力
- 在氧化染发体系中的优异稳定性
- 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效益优势
核心挑战
- 致敏率高于新型染料(新型偶氮类染料致敏率<0.5%)
- 环保压力:生产过程中卤代有机溶剂的使用限制
- 天然色素替代品的竞争(如微生物发酵紫色素)
研发趋势
- 微胶囊化技术:降低皮肤直接接触致敏风险
- 与天然载体复合(如二氧化钛包覆)提升安全性
- 开发生物可降解分散剂替代传统萘系分散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