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
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

中文名: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
英文名:HEXAMIDINE DIISETHIO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腐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 [Hexamidine Di(2-hydroxyethylsulfonat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Hexamidine Di(2-hydroxyethylsulfonate)
化学分类
双胍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衍生物
来源与制备
通过己脒定(1,6-二(4-脒基苯氧基)己烷)与羟乙基磺酸中和反应制得:
C26H32N4O2 + 2C2H6O4S → C30H44N4O10S2
历史应用
- 1950年代首次开发为药用消毒剂
- 1980年代引入化妆品领域作为广谱防腐剂
- 欧洲市场常用名:Hexamidine Disethionate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广谱抗菌防腐 | 阳离子基团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与DNA结合抑制复制 | ★★★★☆ (强体外证据) |
对革兰阳性菌(MIC 0.001-0.01%)、真菌(MIC 0.005-0.05%)有效 (Int J Cosmet Sci. 2018) | 0.01-0.1% |
抗炎作用 | 抑制Toll样受体(TLR2/4)信号通路,降低TNF-α, IL-6, IL-8表达 | ★★★☆☆ (体外及离体模型证据) |
在0.05%浓度下显著抑制UVB诱导的角质细胞炎症反应 (Exp Dermatol. 2015) | 0.02-0.1% |
屏障修复支持 | 上调丝聚蛋白(FLG)、内披蛋白(IVL)基因表达,促进紧密连接蛋白形成 | ★★☆☆☆ (初步体外研究) |
在3D表皮模型中0.05%浓度增加屏障相关蛋白表达30-45% (厂商数据,需独立验证) | 0.03-0.1% |
"抗衰老"功效 | 理论推测:可能通过抗炎作用间接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 | ★☆☆☆☆ | 注:缺乏直接调控胶原/弹力蛋白的证据,属延伸宣称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活性物 | 己脒定阳离子 | 双胍结构(pKa≈11.5),分子量:524.7g/mol,logP≈1.2 |
反离子 | 羟乙基磺酸根 | 增强水溶性,降低刺激性 vs 其他盐型 |
杂质控制 | 游离胺(≤0.1%) 重金属(≤10ppm) |
符合ICH Q3A/B规范,关键安全指标 |
稳定性特征 | pH耐受范围 | 3.0-8.0(最佳5.0-7.0),避免强氧化还原环境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产品:化妆水、精华液、面膜
- 乳液/膏霜:pH需>4.5防止结晶析出
- 免洗型产品:发用调理剂、身体乳
- 禁用体系: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可能沉淀失效)
增效协同组合
- 防腐增强:苯氧乙醇(协同对抗假单胞菌)
- 屏障修复:神经酰胺 NP + 胆固醇(促进脂质排列)
- 抗炎增效:红没药醇(抑制COX-2通路协同)
- 稳定性优化:螯合剂(EDTA二钠防止金属催化降解)
配伍禁忌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LS/SLES导致沉淀
- 高浓度电解质:>1% NaCl可能引起盐析
- 强还原剂:维生素C衍生物(pH<3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LD50>2000mg/kg(大鼠,经口)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0.1%浓度)(CIR 2016)
- 光毒性:3T3 NRU光毒试验阴性
- 生态毒性:EC50>100mg/L(藻类)
使用限制
- 中国:最大使用浓度0.1%
- 欧盟:淋洗类0.1%,驻留类0.05%
- 眼周产品:限用浓度≤0.02%(可能引发刺激)
敏感肌注意事项
- 适用性:优于传统防腐剂(MIT/CMIT)
- 风险控制:避免与高浓度醇(>20%)复配
- 临床报告:0.05%以下刺激报告率<0.01%(Dermatitis. 202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温和防腐"替代方案:针对paraben-free趋势
- 敏感肌专用线:联合抗红血丝、屏障修复宣称
- 高端活性保存系统:用于抗氧化精华(保护VC/VE)
消费者认知分析
- 认知度:低(<15%消费者识别成分)
- 营销宣称重点:
- "零添加传统防腐剂" (注:技术上仍属防腐剂)
- "医美级无菌配方"
- "微生态平衡科技" (注:证据有限)
- 价格溢价:使用产品均价高传统体系30-50%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广谱高效抗菌:尤其对化妆品常见污染菌有效
- 多重功效潜力:防腐+抗炎双功能活性物
- 安全性档案:优于多数合成防腐剂
技术挑战
- 配方兼容性限制(阴离子体系)
- 高pH值产品可能降低活性
- 成本为传统防腐剂5-8倍
未来研究方向
- 递送系统开发:脂质体包裹提高经皮递送率
- 临床功效验证:特应性皮炎辅助治疗潜力
- 环境降解研究:污水处理系统降解路径分析
专家建议
推荐作为二线防腐剂用于敏感肌产品(0.03-0.05%),避免过度依赖单一防腐体系。抗炎功效需在配方中搭配TRPV1抑制剂(如SymSitive®)实现协同。持续监测可能出现的耐药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