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盐-15

季铵盐-15

季铵盐-15
中文名:季铵盐-15
英文名:QUATERNIUM-15
别名:Quaternium-15、Dowicil 75
安全性: 7
功效:防腐剂

成分简介

季铵盐-15是一种季铵盐类化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防腐剂。它的作用是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防止产品变质、污染或产生异味,从而延长保质期并确保使用安全。这种成分常见于乳液、面霜、洗发水和化妆品中,通过缓慢释放甲醛来达到杀菌效果。尽管高效,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因此在一些地区使用受到...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季铵盐-15 (Quaternium-15) 专业成分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季铵盐-15 (Quaternium-15)

化学名称

1-(3-氯丙烯基)-3,5,7-三氮杂-1-氮鎓金刚烷氯化物
(1-(3-Chloroallyl)-3,5,7-triaza-1-azoniaadamantane chloride)

分子式与结构

C9H16ClN4·Cl | 分子量:251.16 g/mol
结构特征:季铵盐阳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的盐,含反应性氯原子和甲醛供体基团

来源与制备

工业合成:通过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与氯丙烯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得
原料纯度:化妆品级要求≥97%,残留溶剂(如甲醛)需严格监控(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广谱防腐 水解后缓慢释放甲醛,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并破坏细胞膜完整性 ★★★☆ (充分证实) 0.1%浓度可抑制革兰氏+/革兰氏-细菌及真菌生长(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7) 0.01%-0.2%
"温和防腐" 缓释甲醛机制理论上降低刺激性 ★☆☆☆ (证据矛盾) 注:临床数据显示其致敏率显著高于其他防腐剂(Contact Dermatitis, 2020)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角色
季铵盐阳离子 1-(3-氯丙烯基)-3,5,7-三氮杂-1-氮鎓金刚烷 水溶性 | 热稳定性(≤80℃) | pH耐受(3-10) 甲醛载体
活性氯原子 -CH2Cl基团 亲电性 | 水解敏感性 甲醛释放源
甲醛 水解产物 挥发性 | 高反应性 实际杀菌剂

关键化学行为

  • 甲醛释放动力学:水解速率受pH和温度调控,pH7.0时释放率约40%/月(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8)
  • 降解产物:最终分解为甲胺、氨和CO2,可能产生亚硝胺类杂质(需严格控制)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性体系:乳液、膏霜、洗发水、沐浴露
  • pH适用范围:3.0-10.0 (最适6.0-8.0)
  • 温度限制:≤80℃ (高温加速分解)

协同防腐体系

  • 增效组合
    • + 尼泊金酯类:拓宽抗真菌谱
    • + 苯氧乙醇:增强抗铜绿假单胞菌能力
  • 拮抗组合
    • - 含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中和甲醛活性
    • - 高浓度蛋白质:结合甲醛降低效力

配方注意事项

需避免与伯胺类化合物配伍,防止生成亚硝胺致癌物(IFSCC Magazine, 2021)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LD50 (大鼠口服) = 1,230 mg/kg (中等毒性)
  • 致敏性:北美接触性皮炎组(NACDG)报告致敏率8.9%(2019数据)
  • 甲醛释放量:0.074%配方浓度→游离甲醛≈50ppm

法规状态

  • 欧盟禁用 (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 Annex II)
  • 中国:限用浓度0.2% (甲醛释放体总量≤0.2%)
  • CIR评估:安全浓度≤0.2%,但需标注"释放甲醛"(2019年重新评估)

适用人群警示

  • 绝对禁忌:甲醛过敏者、湿疹急性期患者、婴幼儿产品
  • 风险人群:特应性皮炎患者致敏风险增加3倍(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2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使用占比:全球化妆品防腐剂份额<2% (2010年约15%,持续下降)
  • 主要应用领域:廉价洗护产品、工业清洁剂
  • 价格定位:$5-8/kg (低成本防腐方案)

消费者认知

  • EWG风险评级:7-8/10 (高风险)(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2023)
  • 市场趋势:73%消费者主动避免含"甲醛释放体"产品(Mintel市场调研, 2022)
  • 替代品兴起: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无醛"防腐剂需求年增12%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总结

  • 优势:广谱抗菌、成本低廉、配方兼容性广
  • 缺陷:高致敏性、甲醛暴露争议、负面公众认知
  • 风险/效益比:在当代化妆品体系中已不具优势

未来展望

  • 淘汰趋势:欧盟全面禁用加速全球配方淘汰进程
  • 替代方案
    • 短链尼泊金酯+苯甲酸复配体系
    • 新型生态防腐剂(如辛酰羟肟酸)
  • 研究需求:甲醛释放体在驻留型产品中的长期累积效应评估

专家建议

鉴于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和消费者偏好,建议配方师优先选择更安全的替代防腐体系,特别是婴幼儿产品和驻留型产品。必需使用时,应:①严格控制浓度≤0.1% ②明确标注"释放甲醛" ③避免与亚硝化剂配伍(基于CIR和SCCS最新指南)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