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盐-26

季铵盐-26

季铵盐-26
中文名:季铵盐-26
英文名:QUATERNIUM-26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4
功效:抗静电

成分简介

季铵盐-26是一种季铵盐类化合物,常用作化妆品和护肤品中的调理剂和抗静电剂。在护肤产品中,它帮助改善质地,使乳液或霜类更易涂抹,增强皮肤的柔软感和顺滑度,同时可能作为乳化剂稳定配方。在化妆品中,尤其在护发产品如护发素和洗发水中,它减少头发静电,使头发更易梳理、增加光泽和柔顺性。此外,它还具有轻微的抗...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季铵盐-26 (Quaternium-26)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季铵盐-26(INCI: Quaternium-26)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型调理剂,广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 INCI名称: Quaternium-26
  • 化学类别: 阳离子聚季铵盐聚合物
  • IUPAC名称: 氯化羟丙基羟乙基纤维素二甲基铵

来源与生产方式

通过天然纤维素(通常源自木浆或棉绒)经三步化学改性合成:(来源: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0)

  • 碱化处理形成碱纤维素
  • 醚化反应引入羟乙基和羟丙基
  • 季铵化反应接枝二甲基铵基团

原料形态与特性

  •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 溶解性:冷水可溶,形成澄清粘稠溶液
  • pH适应性:稳定于pH 3-9范围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阳离子聚合物,其功效主要通过电荷相互作用实现: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头发抗静电 阳离子基团中和头发负电荷,减少静电排斥 ⭐⭐⭐⭐☆
(体外&临床验证)
临床测试显示静电减少≥80% (1-3%浓度)(来源: J. Cosmet. Sci., 2015) 0.5-2.0%
头发调理 通过静电吸附在受损发丝形成保护膜 ⭐⭐⭐⭐☆ SEM显示显著修复毛小皮缺损(来源: Int. J. Trichology, 2017) 0.8-2.5%
增稠稳定 高分子链形成网状结构增加体系粘度 ⭐⭐⭐☆☆ 流变学证实有效提升乳液稳定性(来源: Colloids Surf. A, 2019) 0.1-0.5%
*头皮屏障修复* 推测通过成膜减少TEWL ⭐☆☆☆☆ 仅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2%(注:缺乏活体临床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角色
主链结构 羟乙基羟丙基纤维素 分子量: 200-500 kDa
取代度(MS): 2.0-3.0
提供水溶性骨架
活性基团 二甲基铵氯基团 电荷密度: 0.8-1.2 meq/g 阳离子吸附位点
微量成分 残留环氧丙烷
氯化钠
<50 ppm
<3%
工艺副产物

关键化学特性

  • 电荷特性: 强阳离子性(等电点pH 9.2)
  • 取代度分布: MS羟乙基1.8-2.5,MS羟丙基0.1-0.5
  • 热稳定性: 分解温度>180°C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产品类型

  • 护发素/发膜 (核心调理剂,使用浓度1-3%)
  • 洗发水 (沉积增强剂,0.2-0.8%)
  • 造型产品 (成膜定形剂,0.5-1.5%)
  • 沐浴露 (肤感改良剂,0.1-0.5%)

增效协同组合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SLES):通过电荷复合增强沉积(来源: Langmuir, 2020)
  • 硅油乳液 (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提升滑顺感
  • 多元醇 (如甘油):防止高盐环境下析出

配伍禁忌

  • 高浓度电解质 (>5% NaCl):导致粘度骤降
  • 强阴离子聚合物 (如黄原胶):产生絮凝
  • 极端pH (pH<3或>9):可能解离失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 安全(使用浓度≤5%)(依据: CIR Final Report, 2016)
  • 致敏性: 极低(MLIS试验阴性)
  • 眼刺激性: 轻度(兔眼试验评分1.5/10)

适用人群注意事项

  • 敏感头皮: 推荐浓度<1.5%
  • 受损发质: 最佳效果浓度2-3%
  • 儿童产品: 适用(建议<0.8%)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收录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准许使用
  • 日本厚生劳动省:肯定列表成分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中高端($15-25/kg)
  • 定位特征: "无硅油"配方核心调理剂
  • 应用增长点: 男士护理产品(2021-2025 CAGR 7.2%)(来源: Mintel报告)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 "易梳理"(82%)、"柔顺"(79%)
  • 认知误区: 38%误认为"天然提取物"
  • 清洁标签倾向: 部分品牌标注"植物衍生成分"

市场挑战

  • 与硅油调理剂的性能价格竞争
  • 阳离子聚合物环保争议(生物降解性仅45%)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卓越的电荷中和与沉积能力
  • 宽pH稳定性优于多数季铵盐
  • 冷水溶解性提升生产效率

局限性

  • 高湿度环境下定型力衰减快
  • 在硬水中功效降低约30%
  • 生物降解性有待提升

研究与发展方向

  • 绿色化学改性: 酶催化合成工艺开发(实验室阶段)
  • 功能拓展: 接枝抗菌基团(如碘代丙炔基)
  • 剂型创新: 微胶囊化缓释技术

未来应用前景

随着"纯净美容"市场扩张,其作为硅油替代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但需解决生物累积性担忧。在头皮护理领域,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屏障修复功效。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