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棕榈酰羟基脯氨酸鲸蜡酯
N-棕榈酰羟基脯氨酸鲸蜡酯

中文名:N-棕榈酰羟基脯氨酸鲸蜡酯
英文名:CETYLHYDROXYPROLINE PALMITAMID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N-棕榈酰羟基脯氨酸鲸蜡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N-棕榈酰羟基脯氨酸鲸蜡酯 (N-Palmitoyl Hydroxyproline Cetyl Ester)
来源与背景
- 化学合成:由羟基脯氨酸(一种天然存在的氨基酸)与棕榈酸和鲸蜡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 (依据:有机合成化学原理)
- 自然界存在:无直接天然对应物,但结构类似物存在于部分植物和海洋生物中 (参考: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皮肤屏障修复 | 通过模拟天然皮肤脂质结构,促进角质层脂质排列有序化 | 较强(体外+临床) | 可提升角质层水合度达22% (依据:2019年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0.5-2% |
抗衰老 | 刺激I型胶原蛋白合成(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 | 中等(体外研究明确,临床数据有限) | 成纤维细胞实验中胶原合成增加35% (参考:Exp Dermatol. 2020) | 1-3% |
抗氧化 | 理论推测可能清除ROS,但具体机制未明 | 弱(仅体外初步证据) | DPPH实验中显示中等自由基清除能力 (来源:厂商内部测试)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氨基酸衍生物 | 羟基脯氨酸残基 | 亲水性,参与细胞信号传导 |
脂肪酸酯 | 棕榈酰基+鲸蜡酯基 | 疏水性,提供脂溶性及皮肤亲和性 |
分子特征
- 分子量:约500 Daltons (足够小可渗透角质层)
- HLB值:~5 (适合油包水体系)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
- 适用体系:膏霜(尤其抗衰老/屏障修复类)、精华液、面膜
- 稳定pH范围:5.5-7.0 (酸性条件下可能水解)
协同成分
- 神经酰胺:共同强化屏障功能
- 维生素E:增强抗氧化效果 (理论协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数据
- CIR评估:无已知毒性 (参考:2021年CIR报告)
- 刺激性:眼刺激测试阴性(兔模型)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混合性皮肤、老化皮肤
- 慎用:对棕榈酸衍生物敏感者 (发生率<0.1%)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老系列:常与肽类组合
- 敏感肌修复产品:作为温和活性成分
消费者认知
常被宣传为"智能脂质技术" (注:此为营销术语,无明确科学定义)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确证的屏障修复和胶原刺激作用使其成为多功能活性成分。
研究缺口:需更多长期临床研究验证抗皱效果 (目前最长研究周期仅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