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甲苯基双胍
邻甲苯基双胍

中文名:邻甲苯基双胍
英文名:o-TOLYL BIGUANID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邻甲苯基双胍 (o-Tolylbiguanid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o-Tolylbiguanide
- 化学名: 1-(邻甲苯基)双胍
- CAS号: 102-71-6
- 分子式: C9H13N5
来源与历史背景
邻甲苯基双胍最初作为抗菌剂开发,后因其广谱抗菌特性被引入化妆品领域(来源: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5)。主要应用于需长期防腐的产品(如湿巾、水剂型产品)。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防腐抗菌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干扰DNA/RNA合成 | ★★★★☆ (多篇体外研究证实) | 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效,MIC值0.01-0.1%(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0) | 0.05-0.2% |
控油抗痘 | 理论推测:可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脂酶活性 | ★☆☆☆☆ (仅体外初步研究) | 需更多人体验证(来源:厂商内部测试报告)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双胍类衍生物 | 邻甲苯基双胍 | 白色结晶粉末,水溶性>10g/L (25℃),pH稳定范围4-9 |
代谢产物 | 对氯苯胺(微量) | 需监测其生成量(依据:CIR评估报告)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腐体系: 常与苯氧乙醇(1:3比例)复配提升广谱性
- pH适配: 酸性环境(pH4-6)下活性最佳
协同成分
- 增强防腐: 乙基己基甘油(渗透促进)
- 降低刺激: 泛醇(修复屏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皮肤刺激性: 浓度>0.5%可能引起敏感肌刺痛(依据:2018年欧盟SCCS意见书)
- 使用限制: 中国法规最大允许浓度0.3%
适用人群
- 推荐: 健康油性皮肤(短期接触类产品)
- 慎用: 湿疹/皮炎患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替代传统防腐剂(如MIT)的"温和防腐"概念成分,但实际温和性存在争议(来源:EWG成分评级数据库)。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低于苯氧乙醇等常见防腐剂。
7. 总结与展望
邻甲苯基双胍作为中效防腐剂具有明确价值,但需:
- 严格控制在安全浓度
- 进一步验证其辅助功效(如控油)
- 开发更稳定配方减少降解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