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 钙

PCA 钙

PCA 钙
中文名:PCA 钙
英文名:CALCIUM PCA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PCA 钙 (Calcium PCA)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Calcium PCA
  • 化学名称: Calcium L-pyrrolidone carboxylate
  • CAS号: 37459-94-2
  • 分子式: C10H14CaN2O6

来源与生产

PCA 钙是天然保湿因子(NMF)的组成成分之一,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 生物发酵: 通过微生物发酵谷氨酸合成PCA,再与钙离子结合 (来源: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18)
  • 化学合成: 从焦谷氨酸或谷氨酸衍生物经化学转化制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 起效浓度
保湿 作为NMF组分参与角质层水合作用;钙离子调节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强 (多项人体试验) 提升角质层含水量38%(1%浓度)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0.5-2%
屏障修复 钙信号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促进丝聚蛋白降解为NMF 中等 (体外+动物模型) 提升丝聚蛋白表达1.7倍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6) 1-3%
舒缓敏感 抑制TRPV1通道活性;减少IL-6和TNF-α释放 初步 (体外研究) 体外模型显示炎症因子减少42% (尚未发表的人体数据) 待确认
抗衰老 厂商宣称通过"激活细胞能量代谢",缺乏明确机制 仅有体外成纤维细胞增殖数据 (厂商提供资料)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亲和性
PCA钙盐 L-焦谷氨酸钙 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25℃时>50g/100mL) 高 (与NMF结构一致)
相关衍生物 PCA钠、PCA锌 不同金属离子影响渗透性和生物活性 钙盐具有最佳屏障修复特性 (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7)

关键化学特性

  • 分子量: 298.32 g/mol
  • pH稳定性: 4.0-8.0 (强酸/碱条件下可能解离)
  • 热稳定性: 稳定至15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保湿类产品: 精华(1-3%)、面霜(0.5-2%)
  • 屏障修复产品: 与神经酰胺复配(比例1:3时增效显著)
  • 敏感肌护理: 联合红没药醇/甘草酸二钾

科学验证的协同组合

  • 神经酰胺NP: 提升屏障修复效果2.1倍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9)
  • 透明质酸钠: 形成"水合-保湿"协同网络
  • 锌盐: 增强抗菌/抗炎作用 (PCA锌+钙复合物)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级: 安全 (最高浓度5%) (CIR Final Report, 2014)
  • 皮肤刺激性: 无刺激(0.5%封闭斑贴测试)
  • 眼刺激性: 轻微(需避免高浓度入眼)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敏感性皮肤、屏障受损状态
  • 谨慎使用: 极度敏感肌建议从低浓度(0.5%)开始
  • 孕妇安全性: 无风险数据 (建议避免高浓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定位: 中高端功能性护肤品
  • 价格区间: $20-80/30mL (纯PCA钙精华)
  • 宣称趋势: " microbiome-friendly" (2023年新增26%) (Mintel GNPD数据)

认知差异

  • 科学共识: 明确保湿/屏障功效
  • 营销夸大: 37%产品存在"抗老"等非证实宣称 (Consumer Reports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核心优势: 天然NMF组分,双重保湿-屏障调节机制
  • 配方价值: 良好水溶性,广泛pH适应性

未来方向

  • 研究需求: 明确抗炎作用的人体验证
  • 技术发展: 微胶囊化提升稳定性(现有产品降解率15%/6月)
  • 潜在应用: 伤口愈合辅助剂 (基于初步动物研究)

结论: PCA钙是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保湿屏障成分,建议在1-2%浓度配合神经酰胺使用,需理性看待厂商附加宣称。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