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氨基苯酚硫酸盐
邻氨基苯酚硫酸盐

中文名:邻氨基苯酚硫酸盐
英文名:o-AMINOPHENOL SULF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邻氨基苯酚硫酸盐专业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2-Amino-4-nitrophenol sulfate (邻氨基苯酚硫酸盐)
- CAS号: 61702-44-1
- 化学式: C6H6N2O3·H2SO4
来源与历史应用
邻氨基苯酚硫酸盐是合成染料的重要中间体,20世纪中期开始应用于氧化型染发剂配方中作为显色剂 (依据: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06)。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作用原理
作为芳香胺类化合物,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氧化聚合反应与染发基质(如对苯二胺)形成大分子色素 (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1)。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染发显色 | 氧化偶联反应形成醌亚胺结构 | 充分证实 | 在pH 9-10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协同显色 | 0.1-2% |
抗氧化保护 | 理论上可捕获自由基 | 推测 | 体外实验显示有限自由基清除能力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硝基苯胺衍生物 | 邻氨基苯酚硫酸盐 | 淡黄色结晶粉末 | 含硝基(-NO2)和氨基(-NH2) |
硫酸盐 | 硫酸根离子 | 增加水溶性 | SO42-反离子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永久性染发剂:与氧化剂(6%过氧化氢)配合使用
- 调色剂:用于微调发色效果
关键协同成分
- 对苯二胺(PPD):形成深色复合物
- 间苯二酚:调节染色强度
- 氨水:提供碱性环境(pH~1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潜在风险因素
- 皮肤致敏性:多项研究显示接触性过敏风险 (依据:Contact Dermatitis, 2010)
- 眼刺激:pH值较高可能造成黏膜刺激
监管状态
欧盟SCCS评估最大安全使用浓度为1.5%(非氧化条件)和0.5%(氧化条件) (参考:SCCS/1539/14)。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专业沙龙染发产品中,消费者对其化学性质认知度较低。注:部分产品宣称"植物来源"存在误导。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传统染发成分,其染色效果明确但存在安全争议。未来可能被新型大分子染料替代 (来源: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