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氧烷季铵盐-25
聚硅氧烷季铵盐-25

中文名:聚硅氧烷季铵盐-25
英文名:SILICONE QUATERNIUM-25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聚硅氧烷季铵盐-25 (Polyquaternium-25)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聚硅氧烷季铵盐-25 (Polyquaternium-25)
化学分类
- 阳离子聚合物 (含季铵盐基团)
- 有机硅衍生物 (聚二甲基硅氧烷骨架)
来源与制备
通过二甲基硅氧烷与含季铵基团的功能单体共聚合成。典型工艺涉及:
- 硅氧烷开环聚合形成主链
- 季铵化反应引入阳离子基团 (依据:聚合物合成化学原理)
历史应用
1980年代由道康宁公司率先开发,现主要供应商:
- Dow Corning (商品名:Dow Corning® 929乳液)
- Shin-Etsu
- Wacker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静电 | 阳离子基团中和毛发表面负电荷 | ★★★★☆ (充分证实) | 可降低50-70%摩擦静电 (依据:静电衰减测试ASTM D257) | 0.5-2% |
调理柔顺 | 硅氧烷链物理覆盖毛鳞片,季铵基吸附角蛋白 | ★★★★☆ (充分证实) | 显著降低梳理性阻力(40-60%) (依据:Diastron机械测试) | 1-3% |
保湿增效 | 聚合物膜减缓TEWL,增强疏水屏障 | ★★★☆☆ (体外/离体证实) | 离体皮肤TEWL降低15-25% (参考:J. Cosmet. Sci. 2003) | 0.8-2.5% |
*头皮屏障修复* | 推测通过电荷作用稳定角质层脂质 | ★★☆☆☆ (理论推测) | 体外显示促进神经酰胺排列 (来源:厂商资料,需进一步验证) | - |
注:头皮屏障修复宣称缺乏人体临床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基团 | 基本性质 |
---|---|---|
主链结构 | 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 | 分子量 5,000-20,000 Da,提供柔韧性与铺展性 |
功能基团 | 季铵盐基团 (通常含羟乙基) | 带正电荷 (+),电荷密度 0.8-1.2 meq/g |
连接单元 | 丙基链/醚键 | 连接硅氧烷与季铵基,影响柔韧性 |
物理特性 | - | 粘度 500-5000 cP (20%溶液),pH耐受 3-9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洗发水/护发素 (核心调理剂)
- 沐浴露/洗手液 (肤感改良剂)
- 膏霜乳液 (抗静电/铺展剂)
配方兼容性要点
- 阴离子表活:在SLES体系中需控制比例(通常≤3%)防止沉淀
- 电解质:耐受≤5% NaCl
- pH范围:稳定于3.0-8.5
增效协同成分
- 硅油乳化体系 (环五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醇):提升沉积率30-50%
- 阳离子瓜尔胶:电荷协同增强吸附 (依据:Zeta电位测试)
- 脂肪酸(如硬脂酸):通过共结晶提升膜连续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浓度≤5%) (参考:CIR 2007年报)
- 致敏性:极低 (HRIPT测试阴性)
- 眼刺激性:轻微 (兔眼测试评分1.5/10)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干性/受损发质,敏感肌(经测试)
- 慎用:
- 硅氧烷过敏者 (罕见)
- 受损屏障期面部护理 (注:阳离子特性可能影响角质代谢)
环境安全性
- 生物降解性:差 (需污水处理)
- 生态毒性:EC50 (藻类) >100mg/L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洗护发产品核心调理剂
- "无硫酸盐"配方关键抗静电组分
- 宣称重点:轻质顺滑、卷发护理
消费者感知特性
- 正向:不油腻的丝滑感,减少毛躁
- 负向:部分消费者误读为"硅残留"
市场趋势
2020-2025年应用增长12.5% (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市场报告),驱动因素:
- 卷发护理产品需求上升
- 对传统高粘度硅油的"轻盈化"替代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独特优势:阳离子+硅氧烷双功能协同
- 性能平衡:优于传统硅油的吸附性,弱于高分子的厚重感
- 安全记录:30年应用历史无重大安全事件
技术局限
- 高温(>70°C)稳定性不足
- 在硬水(>200ppm Ca²⁺)中功效衰减
未来发展方向
- 生物基衍生物:开发生物来源硅氧烷单体
- 智能响应型:pH/温度敏感型变体
- 屏障修复验证:推进头皮/皮肤屏障功能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