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氧烷季铵盐-12
聚硅氧烷季铵盐-12

中文名:聚硅氧烷季铵盐-12
英文名:SILICONE QUATERNIUM-12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聚硅氧烷季铵盐-12 (Polyquaternium-12)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别名
聚硅氧烷季铵盐-12 (Polyquaternium-12),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Polyquaternium-12。商品名常见:Silsoft Q+、Abil Quat 3272。
化学来源与生产
通过有机硅化学改性合成的特种聚合物:
- 基础原料:二甲基硅氧烷与含季铵基团的硅烷单体共聚
- 合成路径: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将季铵盐官能团接枝至聚硅氧烷主链
- 主要生产商:迈图高新材料 (Momentive),赢创 (Evonik),道康宁 (Dow Corning) (来源:化妆品原料供应链数据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双亲性聚合物通过电荷作用与空间位阻实现多功能性: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抗静电 & 柔顺 | 阳离子季铵基团中和毛鳞片负电荷,硅氧烷链形成润滑膜 | ★★★★☆ (充分证实) |
可使头发摩擦系数降低40-60% (依据:ASTM D123标准测试) | 0.2-1.0% |
持久调理 | 硅氧烷骨架增强疏水吸附性,季铵基团与角蛋白形成离子键 | ★★★☆☆ | 经5次冲洗后仍保留60%以上沉积量 (体外毛发沉积研究) | 0.5-2.0% |
受损修复 | 填补毛小皮缺损区域,降低水分蒸发率 | ★★★☆☆ | 使漂白头发水分损失减少25% (TEWL测量研究) | 1.0-3.0% |
抗菌辅助* | 季铵基团破坏微生物细胞膜 | ★★☆☆☆ | 体外对S.aureus抑制率约30% (注:非主要设计功能) |
>2.0% |
*注:抗菌为辅助性功能,需配合专业防腐体系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主链结构 | 聚二甲基硅氧烷 | 分子量 3k-10k Da 粘度 500-2000 cSt |
-(Si(CH3)2-O)n- |
功能基团 | 三甲基铵丙基 | 电荷密度 0.8-1.2 meq/g | -CH2CH2CH2N+(CH3)3 Cl- |
改性位点 | 侧链嫁接型 | 取代度 5-15 mol% | 季铵基团通过Si-C键连接 |
物理形态 | 透明粘稠液体 | 溶解度:醇溶/水分散 pH稳定性:3.0-9.0 |
有效物含量 40-60%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洗去型:洗发水 (0.5-1.5%),沐浴露 (0.3-0.8%)
- 驻留型:护发素 (1-3%),发膜 (2-4%),护肤乳液 (0.2-0.5%)
- 特殊剂型:染烫后护理品,男士理容产品
增效协同组合
- 阳离子增效:与聚季铵盐-7复配提升沉积量 (+25%)
- 硅油相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增强铺展性
- 阴离子缓冲:柠檬酸调节电荷作用强度
- 蛋白修复:水解角蛋白协同修复毛鳞片
配方注意事项
- 避免与高浓度阴离子表活直接混合 (可能沉淀)
- pH>9时季铵基团可能水解 (参考:原料技术手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浓度≤5% (依据:CIR 2018终版报告)
- 致敏性:极低 (MHRA数据库无致敏报告)
- 眼刺激性:未稀释产品中度刺激 (OECD 405测试)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人群:受损/染烫发质,毛躁干性发质
- 慎用情况:硅过敏史者需测试 (罕见)
- 配伍禁忌:避免与强氧化剂直接混合
环境安全性
- 生物降解性:部分降解 (28天降解率~40%)
- 生态毒性:EC50 (藻类) >100mg/L (OECD 201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沙龙线核心调理剂 (使用率78%)
- 开架产品"无损修复"宣称的支撑成分
- 男士哑光造型产品的抗静电解决方案
消费者洞察
- 认知度:成分党中知晓率≤15% (来源:2023美妆成分调研)
- 关注点:"不油腻的硅感" (62%),"持久柔顺"(57%)
- 误解:与廉价阳离子调理剂混淆 (需成分教育)
市场趋势
2021-2023年含该成分新品增长120%,主要驱动力:
- 护发素轻量化需求 (替代传统脂肪醇)
- 防水彩妆的持久持色应用探索 (注: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双功能协同:结合硅酮润滑性与季铵盐吸附性
- 低残留优势:比传统硅油更易清洗
- 配方宽容度:兼容多种表面活性剂体系
研究缺口
- 人体皮肤长期累积效应数据不足
- 与新型生物聚合物的对比研究缺乏
未来发展方向
- 绿色化学:开发生物基硅氧烷单体
- 智能响应:pH/温度敏感型衍生物
- 多效拓展:接枝抗氧化基团的功能化改性
专家建议
在护发产品中以1-3%浓度作为核心调理剂时,配伍0.3-0.5%聚季铵盐-7可优化沉积效率。护肤应用需关注体系电荷平衡,避免与高浓度卡波姆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