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二油酸酯

乙二醇二油酸酯

乙二醇二油酸酯
中文名:乙二醇二油酸酯
英文名:GLYCOL DIOLE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乙二醇二油酸酯 (Ethylene Glycol Dioleat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特性

INCI名称: Ethylene Glycol Dioleate

化学名: 9-Octadecenoic acid (9Z)-, 1,2-ethanediyl ester

CAS号: 103-24-2

分子式: C38H70O4

分子量: 590.97 g/mol

天然来源与生产

  • 主要来源: 通过乙二醇与油酸(通常源自植物油脂如橄榄油、棕榈油)的酯化反应合成
  • 生产方法: 酸催化酯化反应(如硫酸或对甲苯磺酸催化),反应温度180-220°C (来源:有机合成工艺标准流程)
  • 纯度标准: 化妆品级要求游离脂肪酸含量<1%,过氧化值<5 meq/kg (参考:ISO 16128天然指数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作为非极性酯类,通过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降低经皮失水(TEWL),并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膜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降低表面张力,填充角质层缺损,减少光散射 充分证实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28-35% (依据:J Cosmet Sci. 2014) 3-10%
增稠/稳定剂 分子间范德华力增强油相结构强度 充分证实 在W/O乳液中可使粘度提升150-400% (依据:Colloids Surf B. 2016) 1-5%
促渗剂 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初步研究 体外实验显示咖啡因渗透增加1.8倍 (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人体证据不足) ≥5%
"抗衰老" 间接通过屏障修复 厂商宣称 缺乏直接作用机制证据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二酯化合物 乙二醇二油酸酯
  • 粘度:45-55 mPa·s (25°C)
  • HLB值:1.5-2.5
  • 熔点:-10°C至5°C
含C18不饱和脂肪酸链(Z式双键),酯键间距短
伴生成分 单油酸酯/游离油酸
  • 单酯含量:<3%
  • 游离酸:<0.8%
影响配方pH稳定性

关键结构-功能关系

  • 双不饱和链:提供分子柔性与低温稳定性
  • C18链长:优化与皮肤脂质的相容性
  • 低HLB值:决定其W/O乳化倾向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W/O乳化体系:与蜂蜡/Bentonite协同稳定
  • 无水油膏:占比15-25%提供结构骨架
  • 彩妆产品:唇膏/睫毛膏中改善颜料分散

增效组合

  • + 环五硅氧烷:降低粘腻感(触感优化)
  • + 卵磷脂:形成液晶结构增强屏障修复 (依据:Int J Cosmet Sci. 2018)
  • + 微晶蜡:提升熔点适应热带配方

配伍禁忌

  • 强离子化合物:可能导致酯键水解
  • 高浓度ZnO:可能引发皂化反应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25%)(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痘性:低(comedogenicity index: 1-2/5)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显示轻微刺激(Draize评分≤5)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干性至中性肌肤,非创面皮肤
  • 慎用:油性痤疮肌(高浓度可能致痘)
  • 禁忌:酯类过敏史患者

稳定性风险

  • 氧化风险:碘值75-90 gI₂/100g,需配伍抗氧化剂(如0.1%生育酚)
  • 水解风险:pH>8环境加速分解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经济型:替代天然乳木果油的平价方案
  • 宣称重点:"丝滑触感"、"24小时滋润"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用后即时柔滑感(摩擦系数降低42%)
  • 认知误区:常与"植物来源"过度关联,实际为半合成酯
  • 清洁顾虑:需强表面活性剂清除(如PEG-40氢化蓖麻油)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高效润肤剂,显著提升配方粘度稳定性,成本效益高
  • 局限:功能单一,缺乏生物活性,氧化稳定性欠佳

研究趋势

  • 绿色合成:酶催化工艺降低能耗 (来源:J Am Oil Chem Soc. 2022)
  • 结构修饰:乙氧基化提升亲水性
  • 递送系统:作为液晶前体增强活性物输送

应用前景

在无水化妆品和防晒产品中需求持续增长,但需通过复配抗氧化体系解决稳定性瓶颈,并加强消费者对合成酯类的科学认知教育。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