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乙基己酸酯
甘油乙基己酸酯

中文名:甘油乙基己酸酯
英文名:GLYCERYL ETHYLHEXANO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乙基己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甘油乙基己酸酯 (INCI: Glyceryl Ethylhexanoate),化学名称为2-乙基己酸甘油酯,是一种合成酯类化合物。
来源与生产
- 合成途径:通过甘油与2-乙基己酸的酯化反应合成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纯度标准:化妆品级纯度(≥9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效与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轻质润肤剂 | 通过填充角质层间隙形成非闭塞性膜结构 | ★★★☆ (多项体外及人体研究)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可降低TEWL 15-20% (依据: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6) | 1-5% |
溶剂增效剂 | 增强脂溶性活性物的角质层渗透 | ★★★ (体外研究为主) | 与维生素E联用提升渗透率2.3倍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9) | 3-8%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酯键水解产物参与自由基清除 | ★☆ (理论推测) | 注:仅体外化学模型观察到微弱ORAC活性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甘油单酯 | 1-Glyceryl 2-ethylhexanoate | 分子量 216.3 g/mol,logP 3.2 |
甘油二酯 | 1,3-Diglyceryl 2-ethylhexanoate | 分子量 330.4 g/mol,logP 5.8 |
结构特征:乙基己酸支链赋予其低粘度(25℃时15-20 mPa·s)和低凝固点(<-20℃)(来源: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Registry)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作为化学防晒剂的溶剂(奥克立林、阿伏苯宗)
- 彩妆底霜:改善硅油体系的铺展性
- 精华液:与透明质酸复配降低粘腻感
已验证协同组合
- + 角鲨烷:协同提升皮肤柔润度(临床评分+37%)
- + 神经酰胺NP:促进屏障修复(TEWL降低额外12%)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10%)(参考:CIR 2017 Final Report)
- 致痘性:comedogenic rating 1(兔耳模型)
- 眼刺激:OECD 405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
- 推荐:油性/混合性皮肤、敏感肌(经皮水分流失测试证实)
- 慎用:酯类过敏史者(发生率<0.2%)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无油感润肤剂"在以下产品线推广:
- 男士护肤(占应用案例的32%)
- 夏季专用护肤品(宣称"零负担"配方)
- 注:部分厂商夸大宣传为"活性成分渗透革命"缺乏足够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现有价值:经证实的轻质润肤剂与配方助剂,适合现代化妆品追求的低粘腻体验。
研究空白:需更多人体试验验证其长期屏障修复效果,及在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潜力。
详细未来研究方向:
1. 与皮肤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研究
2. 作为新型载体系统(如纳米乳)的可行性
3. 气候适应性配方的开发(极端温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