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酰胺乙醇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甘油酰胺乙醇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甘油酰胺乙醇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中文名:甘油酰胺乙醇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英文名:GLYCERYLAMIDOETHYL METHACRYLATE/STEAR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酰胺乙醇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甘油酰胺乙醇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INCI: Glycolamide Ethyl Methacrylate/Ster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两种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

来源与商业化

  • 开发背景:20世纪90年代由特种化学品公司开发,最初用于工业涂料,后经改性应用于化妆品(来源:专利文献US5621021A)
  • 常见商品名:Fixate™ G-100 (Lubrizol), DynamX™ (Ashland)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成膜与长效保湿 聚合物在皮肤表面形成三维网状膜,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强(体外+临床)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62%(J. Cosmet. Sci., 2003) 0.5-2%
控油与哑光效果 硬脂醇链段吸附皮脂,甘油酰胺极性头基调节表面张力 中等(体外+有限临床) Sebumeter®测试显示4小时吸油量达120%(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5) 1-3%
"抗衰老" 推测通过机械张力暂时改善皱纹外观 弱(理论推测) 无直接细胞层面证据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亲水单体 甘油酰胺乙醇甲基丙烯酸酯 HLB≈14, 含酰胺键和羟基 提供水溶性及氢键结合位点
疏水单体 硬脂醇甲基丙烯酸酯 HLB≈3, C18烷基链 增强脂质亲和性与膜韧性
共聚物参数 摩尔比通常为3:7 MW 50k-200k Da 玻璃化温度(Tg)≈45℃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体系

  • 防晒产品:与OMC、氧化锌形成稳定复合膜(SPF增效15-20%)
  • 彩妆底霜:与硅弹性体(如KSG-210)协同提升延展性
  • 控油乳液:搭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增强吸附能力

配伍禁忌

  • 避免与高浓度电解质(>5%)配伍
  • pH敏感:最佳稳定范围pH 5-8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1(安全)(2017年评估)
  • 皮肤渗透性:>500Da分子量基本不渗透完整皮肤

适用人群

  • 推荐:油性/混合性皮肤
  • 慎用:重度痤疮(可能堵塞毛孔)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该成分在高端哑光妆效产品中应用占68%,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仅29%(2022年Euromonitor调研)。市场宣传多强调"科技感",实际功能被过度包装为"智能调节"等概念。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成膜剂,其物理性保湿和控油效果已获充分验证,但在活性成分输送等创新应用仍需研究。未来可能向响应性聚合物方向发展(如pH/温度敏感型改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