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辛酸酯/癸酸酯
甘油辛酸酯/癸酸酯

中文名:甘油辛酸酯/癸酸酯
英文名:GLYCERYL CAPRYLATE/CAPR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辛酸酯/癸酸酯 (Glyceryl Caprylate/Capr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Glyceryl Caprylate/Caprate
化学类别: 中链甘油三酯衍生物 (MCT derivatives),脂肪酸甘油酯
天然来源与合成途径
- 主要来源: 椰子油/棕榈油中提取的辛酸(C8)和癸酸(C10)经酯化反应制得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 合成方式: 甘油与辛酸/癸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选择性酯化,控制单酯/双酯比例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活性功能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剂 | 填补角质层脂质间隙,降低TEWL (经皮水分流失) | ★★★☆ (临床验证) | 可提升角质层含水量达18% (corneometry测量) (依据:皮肤屏障修复研究, 2016) | 1-5% |
抗菌辅助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中链脂肪酸效应) | ★★☆ (体外研究为主) | 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率61% (0.5%浓度) (来源: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9) | 0.3-2% |
抗氧化 | 可能通过清除ROS,但机制尚不明确 | ★☆ (初步证据) | 注:仅体外ORAC测试显示中等抗氧化活性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单辛酸甘油酯 | Glyceryl Monocaprylate | HLB≈5.5 (弱亲水) | C8脂肪酸+甘油单酯 |
单癸酸甘油酯 | Glyceryl Monocaprate | HLB≈4.5 (亲油) | C10脂肪酸+甘油单酯 |
混合酯化物 | Di/Tri-esters混合物 | 熔点范围15-25℃ | 随机分布的双/三酯结构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乳液/霜类: 作为油相组分 (占比3-8%)
- 清洁产品: 辅助增溶体系 (与PEG类乳化剂协同)
- 防腐增效: 与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复配
典型协同组合
- 屏障修复: 神经酰胺 + 胆固醇 + 甘油辛酸酯/癸酸酯 (模拟生理脂质)
- 温和防腐: 1%甘油辛酸酯/癸酸酯 + 0.5%乙基己基甘油 (依据:ISO 11930有效性测试)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性评估数据
- CIR评级: 安全 (1-10%浓度) (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7)
- 皮肤刺激性: 兔模型测试无刺激 (5%浓度)
- 致敏风险: HRIPT测试阴性 (n=200)
特殊人群建议
- 痤疮肌: 适用 (comedogenicity评分1/5)
- 敏感肌: 需预先测试 (极少数报告轻微灼热感)
- 婴幼儿: 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商业宣传角度
- 常见宣称: "天然来源防腐替代" (注:实际需配合其他防腐剂)
- 绿色认证: 符合Ecocert/COSMOS标准
消费者调研数据
2022年问卷调查显示(n=500):
- 68%消费者认可"植物衍生"成分标签
- 仅12%了解其中链脂肪酸的抗菌机理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多功能性:兼具润肤、乳化、防腐辅助功能
- 配方友好性:宽pH稳定性 (3-9),易配伍
未来研究方向
- 精确控制单/双酯比例对功效的影响
- 与其他天然防腐系统的协同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