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蓖麻油/癸二酸共聚物
氢化蓖麻油/癸二酸共聚物

中文名:氢化蓖麻油/癸二酸共聚物
英文名:HYDROGENATED CASTOR OIL/SEBACIC ACID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氢化蓖麻油/癸二酸共聚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定义
氢化蓖麻油/癸二酸共聚物 (Hydrogenated Castor Oil/Sebacic Acid Copolymer) 是一种半合成聚合物,由天然蓖麻油衍生物与癸二酸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线性聚酯结构。
原料来源
- 主要原料:
- 蓖麻油来源:Ricinus communis种子经氢化处理获得氢化蓖麻油(主要成分为12-羟基硬脂酸)
- 癸二酸来源:蓖麻油裂解或石化合成(C10二元羧酸)
- 生产工艺:酯交换与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链,分子量范围通常为3,000-10,000 Da (依据:聚合物化学合成原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屏障强化 | 在皮肤表面形成半透气膜,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18-25% (参考:Skin Research & Technology 2020) | 0.5-3% |
肤感调节剂 | 分子链的刚柔平衡提供独特的铺展性与延展性 | ★★★ (流变学特性验证) | 降低配方体系黏度同时增加结构强度 (依据:流变学研究数据) | 0.2-2% |
活性物输送 | 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缓释亲脂性活性成分 | ★★☆ (体外渗透研究) | 维生素E透皮率提高1.8倍(猪皮模型)(来源:厂商技术文档) | 1-5% |
"抗衰老"宣称 | 理论推测:成膜减少机械性皱纹 | ★☆ (缺乏直接证据) | 注:此功效为间接推测,无直接分子作用机制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基团 | 基本性质 |
---|---|---|
主链结构 | 交替的癸二酸单元与氢化蓖麻油二醇单元 | 分子量分布:3,000-12,000 Da 酯键密度:每10个原子含1个可水解酯键 |
特征官能团 | 酯基(-COO-)、羟基(-OH)、烷基链 | 极性:两亲性(HLB值≈6-8) 玻璃化转变温度(Tg):-15°C至10°C |
分子构型 | 线性半结晶聚合物 | 结晶度:20-40% 熔融范围:45-65°C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肤: 膏霜(占比72%)、防晒产品(占比15%)、精华液(占比8%)
- 彩妆: 长效唇膏(关键成膜剂)、粉底液(悬浮稳定剂)
增效协同组合
- 与硅弹性体协同: 提升丝绒哑光肤感(添加比例1:0.5-1:2)
- 与极性油脂配伍: 增强活性成分溶解度(如生育酚乙酸酯溶解度提升40%)
- 与粉体配合: 降低彩妆产品结块倾向(表面自由能匹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性: 临床测试显示72小时封闭斑贴试验无刺激(n=213)
- 眼刺激性: OECD 405测试显示可逆性轻微刺激
使用限制
- 痤疮倾向皮肤: 高浓度(>5%)可能致痘(致痘评级2/5)
- 敏感肌注意: 与某些防腐剂(如MIT)配伍可能增强刺激性
- 温度敏感性: 高温(>70°C)导致分子链断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中高端($40-150/kg)
- 宣称趋势: "无硅替代品"(占比38%)、"天然衍生物"(占比32%)
- 增长领域: 纯素彩妆(2021-2023年使用量增长120%)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等同安全"谬误:忽视合成工艺对化学结构的影响
- 过度解读"共聚物":误认为所有共聚物都有微塑料风险
- 认知偏差: 将"肤感改良"误解为"活性功效"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独特流变特性:介于硅油与天然蜡之间的触感调节能力
- 配方兼容性:在宽pH范围(3-9)保持稳定
- 可持续性:生物基碳含量≥88%
研究与发展方向
- 分子工程: 开发支链化变体增强成膜韧性
- 靶向输送: 利用羟基修饰实现活性物定位释放 (初步专利:WO2021152573A1)
- 挑战领域: 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稳定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