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蓖麻油二聚亚油酸酯
氢化蓖麻油二聚亚油酸酯

中文名:氢化蓖麻油二聚亚油酸酯
英文名:HYDROGENATED CASTOR OIL DIMER DILINOLE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氢化蓖麻油二聚亚油酸酯 (Hydrogenated Castor Oil Dimer Dilinoleat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基于植物源的合成酯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有机合成工艺制备。
INCI名称与分子特征
- INCI全称: Hydrogenated Castor Oil Dimer Dilinoleate
- 化学类别: 二聚亚油酸与氢化蓖麻油的复合酯
- 分子量范围: 1,200-1,500 Da (依据聚合度变化)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基础原料: 蓖麻油(Ricinus communis)与亚油酸(主要来源于葵花籽油)
- 关键工艺:
- 蓖麻油氢化:饱和其脂肪酸链提高稳定性
- 亚油酸二聚化:形成含环状结构的C36二聚酸
- 酯化反应:氢化蓖麻油醇与二聚亚油酸催化酯化
- 商品形态: 琥珀色至黄色粘稠液体(2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多功能润肤剂与稳定剂,其功效基于独特的化学结构: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长效润肤 | 大分子酯类在角质层形成透气膜,降低TEWL | 强(体外/临床测试) | 4小时TEWL降低18-25% (浓度2-5%) (来源:离体皮肤模型研究) | 1-8% |
配方稳定 | 分子疏水端锚定油滴界面,抑制O/W乳液分层 | 强(工业应用验证) | 提升乳液离心稳定性≥40% (来源:配方稳定性测试数据) | 0.5-3% |
屏障修复* | 推测通过调节角质层脂质排列 | 理论推测 | 体外实验显示促进神经酰胺扩散 (注:无人体试验证据) | 未知 |
抗炎作用* | 二聚酸结构可能抑制COX-2 | 初步研究 | 细胞实验显示TNF-α分泌降低30% (注:非临床验证功效) | 未知 |
*注:屏障修复与抗炎为理论推测或初步研究,尚未经大规模临床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二聚亚油酸酯 | C36二聚酸单/双酯 | 分子量≈560 Da,含环状结构 | 提供空间稳定性,增强铺展性 |
氢化蓖麻油醇酯 | 12-羟基硬脂酸酯 | 含极性羟基,HLB≈4-5 | 乳化辅助,肤感调节 |
副产物 | 单体脂肪酸酯 | 分子量<400 Da | 影响粘度,含量需控于<15% |
关键结构特征
- 双亲结构: 羟基提供极性头,长链烷基提供非极性尾
- 刚性骨架: 二聚酸的环丁烷结构增强分子内聚力
- 低凝固点: -10℃仍保持液态(区别于矿物油)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O/W乳液: 稳定剂(常用浓度1-4%)
- 彩妆产品: 唇膏/粉底增溶剂(提升色素分散性)
- 防晒制剂: 有机防晒剂载体(降低结晶风险)
增效组合
- 与硅油协同: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改善铺展性(1:1配比)
- 降低配方粘腻感达35% (来源:流变学测试)
- 与神经酰胺组合:
- 促进神经酰胺AP在角质层的渗透(+22%)
- 需临床验证实际功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使用浓度≤10% (参考:CIR 2016年酯类评估)
- 致痘性: 兔耳实验0/5(无致痘风险)
- 眼刺激: 体外测试EC50>1000μg/mL(温和)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干性至混合性肌肤
- 谨慎使用:
-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可能加重脂质堆积)
- 高分子量可能影响活性物渗透 (注:需配方优化)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抗衰产品: 作为“植物源屏障支持成分”营销
- 纯净美妆: 满足Vegan及无矿物油需求
- 替代方案: 硅油替代品(宣称“更天然”)
认知误区
- “等同于蓖麻油”: 实际为深度改性合成酯
- “自带抗氧化性”: 氢化后失去天然抗氧化能力
- 科学事实: 主要功能为物理性润肤,非生物活性物质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 卓越稳定性、低粘腻肤感、宽pH耐受性(3-10)
- 局限: 生物活性证据不足,成本高于传统酯类
- 安全性: 记录良好,无重大不良反应报告
研究展望
- 机制研究: 需明确环状二聚酸与角质蛋白相互作用
- 临床验证: 屏障修复功效需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 绿色工艺: 开发酶催化合成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