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聚(C6-20 烯烃)
氢化聚(C6-20 烯烃)

中文名:氢化聚(C6-20 烯烃)
英文名:HYDROGENATED POLY(C6-20 OLEFIN)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氢化聚(C6-20 烯烃)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定义
氢化聚(C6-20 烯烃)(Hydrogenated Poly(C6-20 Olefin))是一种通过催化氢化工艺改性的合成碳氢化合物聚合物,由C6至C20链长的α-烯烃单体聚合而成。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来源:通过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茂金属催化工艺使α-烯烃(如1-己烯、1-辛烯、1-癸烯)聚合,再经催化加氢饱和双键制成
- 原料状态:常温下呈无色透明至半透明粘稠液体或蜡状固体,无味无臭
- 关键生产商:INOVYN(英力士)、ExxonMobil Chemical、Croda International等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封闭性屏障保护 | 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 (多项体外&离体皮肤研究)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减少40-60% (浓度2-5%) (J. Cosmet. Sci., 2018) |
1-10% |
配方增稠/粘度调节 | 高分子链物理缠结增加体系内摩擦力 | ★★★★★ (充分证实物理特性) |
流变学研究证实有效提升油相粘度(0.5-5%添加量粘度增加3-10倍) | 0.2-8% |
肤感改良(丝滑/不粘腻) | 低表面张力特性促进铺展性 | ★★★☆☆ (消费者测评&感官评估) |
盲测显示83%受试者认为优于矿物油肤感(厂商内部数据) | 3-15% |
"促进活性成分渗透" | 推测可能通过改变角质层脂质流动性 | ★☆☆☆☆ (理论推测) |
注:缺乏直接透皮研究,体外模型未显示促渗优势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主链结构 | 氢化聚烯烃 | 分子量:800-3000 Da 密度:0.82-0.88 g/cm³ |
饱和碳链(-CH₂-CH₂-)ₙ 无侧链或短支链 |
关键官能团 | 亚甲基(-CH₂-) | 熔点:-20℃至60℃ 粘度:50-1000 cSt(40℃) |
完全氢化结构,无双键残留 |
杂质控制 | 催化剂残留物 未反应单体 |
重金属<5ppm 单体残留<0.1% |
符合ISO 22716化妆品GMP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肤:膏霜(5-15%)、唇膏(10-25%)、防晒产品(3-8%)
- 彩妆:睫毛膏(4-12%)、粉底液(2-6%)、卸妆油(15-30%)
- 护发:发蜡(8-20%)、护发素(1-4%)
增效协同组合
- 粘度调控系统:
- + 环戊硅氧烷 → 降低粘腻感
- + 二氧化硅 → 触变性增强
- 屏障修复系统:
- + 神经酰胺 → 增强角质层脂质排列
- + 角鲨烷 → 协同降低TEWL
- 稳定性提升:
- + 抗氧化剂(如生育酚)→ 防止氧化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 "在现行使用浓度和条件下是安全的"
(CIR Expert Panel, 2018) - 致痘性: 兔耳试验显示无致痘性(0/5级)
- 刺激性: 人体重复斑贴试验(RIPT)未诱导刺激反应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推荐: 干性/极干性皮肤、屏障受损皮肤(湿疹/特应性皮炎)
- 慎用: 痤疮易发体质建议选择浓度<5%配方
- 禁忌: 对矿油衍生物过敏者(交叉过敏率<0.01%)
- 环境安全: 生物降解性差(OECD 301B测试降解率<2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分析
- 价格区间: 中高端($40-80/kg,比矿物油高3-5倍)
- 宣称热点: "合成来源更纯净"、"仿生皮脂兼容性"、"哑光肤感"
- 应用增长领域: 纯净美妆(替代硅油)、防晒产品(光稳定性好)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性误解":虽名称含"烯烃",实为全合成原料
- "功能夸大":部分品牌宣称"抗老修复"缺乏依据
- 正确认知: 安全惰性基材,核心价值在肤感调控
7. 总结与展望
综合评估结论
- 优势: 卓越的粘度调节能力,低致敏性,化学惰性保证配方稳定性
- 局限: 功能性单一,环境可持续性存疑,成本较高
- 安全等级: ★★★★★(基于CIR和ECHA评估)
研究与发展方向
- 分子定制: 开发窄分布聚合工艺提升肤感一致性
- 绿色化学: 探索生物基C6-20烯烃单体来源
- 功能拓展: 研究其作为脂质体载体的可能性(体外研究阶段)
- 环境改进: 与可降解聚合物复配降低生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