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树皮粉
肉桂(CINNAMOMUM CASSIA)树皮粉
中文名:肉桂树皮粉
英文名:CINNAMOMUM CASSIA BARK POWDER
别名:桂皮、玉桂、桂皮粉、玉桂粉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天然提取物 / 植物成分、皮肤调理剂、香精香料、摩擦剂
成分简介
肉桂(CINNAMOMUM CASSIA)树皮粉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作为一种天然成分,具有多种作用。在护肤方面,它因其抗菌和抗炎特性,常用于对抗痘痘和舒缓皮肤炎症。它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改善肤色,使皮肤看起来更健康、有光泽。此外,肉桂粉有时用于去角质产品,温和去除死皮细胞,提升皮肤光滑度。在化妆品中...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评估报告:肉桂(CINNAMOMUM CASSIA)树皮粉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INNAMOMUM CASSIA BARK POWDER
植物来源与加工
来源于樟科植物中国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经粉碎研磨制成的微细粉末(粒径通常为50-200μm)。主要产地为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注:与锡兰肉桂C. zeylanicum为不同物种)。
化妆品应用形式
- 物理去角质剂:在磨砂膏、洁颜粉中提供温和摩擦
- 芳香添加剂:赋予产品天然肉桂香气
- 天然色素:提供浅棕至红褐色调
- 活性成分载体:负载精油或其他活性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物理去角质 | 不规则颗粒机械摩擦去除角质层老化细胞 | ★★★☆ (高) | 物理性剥脱机制明确,临床可见即时光滑效果 | 2-10% (w/w) |
| 抗氧化保护 | 多酚类物质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 (中) | 体外研究显示DPPH清除率IC50≈12μg/mL(注:粉末溶出效率影响实际生物利用度) | ≥5% (w/w) |
| 抗菌/控痘 | 肉桂醛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 ★★☆ (中) | 对C.acnes MIC=0.02% (精油数据)(J.Appl.Microbiol. 2015) | 未知 (粉末形态) |
| 促微循环 | 推测肉桂醛引起血管短暂扩张 | ★ (低) | 基于传统"活血"理论,缺乏现代皮肤渗透研究 | 未确立 |
| 抗衰老 | 厂商宣称:抑制MMP-1 | ★ (极低) | 仅精油提取物在体外显示弱抑制(需谨慎评估商业宣称)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基本性质 | 生物活性相关性 |
|---|---|---|---|---|
| 挥发性醛类 | 肉桂醛 (Cinnamaldehyde) | 60-85% (精油) | 脂溶性,易挥发,刺激性 | 抗菌主力,主要致敏原 |
| 多酚类 | 原花青素、儿茶素 | 8-12% (干重) | 水溶性,抗氧化 | 自由基清除,UV保护 |
| 萜烯类 | α-蒎烯、桉叶素 | 5-10% (精油) | 挥发性香气成分 | 协同抗菌,芳香调节 |
| 多糖类 | 阿拉伯木聚糖 | 15-20% (干重) | 水合性胶体 | 粘度调节,缓释载体 |
| 纤维基质 | 纤维素、木质素 | 40-50% (干重) | 不溶性颗粒 | 摩擦剂主体,吸附剂 |
(注:粉末中活性物需通过溶解释放,实际可利用度显著低于提取物)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洗型产品:洁面磨砂膏(需控制摩擦时间)
- 短时接触产品:面膜粉(10-15分钟)
- 无水配方:干式身体磨砂粉
- 限用品类:免洗型产品因刺激风险受限
增效协同组合
- 物理去角质+:竹炭粉(吸附油脂)、燕麦粉(舒缓摩擦)
- 抗菌增强+:茶树精油(协同抗C.acnes)、锌盐(控油)
- 稳定性保障+:生育酚(防肉桂醛氧化)、膨润土(悬浮颗粒)
配方技术要点
需控制pH>5.0(防止酸性降解),添加<1%时主要作为感官调节剂,去角质应用需>3%并配合润湿剂(如甘油)减少摩擦损伤(Cosm.Toil. 2019)。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主要风险因素
- 致敏性:肉桂醛为欧盟26种致敏香料之一,需标注(浓度>0.001%)(EU Regulation No 1223/2009)
- 刺激反应:临床报告接触性皮炎发生率≈1.7%(Dermatitis 2018)
- 光毒性:体外显示弱光敏性,建议避免与UV产品同用
适用人群禁忌
- 推荐:健康油性/耐受肌(短时接触)
- 禁用:玫瑰痤疮、湿疹急性期、面部潮红史患者
- 慎用:孕妇(香豆素含量争议)、儿童皮肤
CIR评估结论
在冲洗类产品中≤10%浓度安全,驻留型产品缺乏足够安全数据(CIR 2019最终报告)。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分析
- 天然/有机线:作为"植物物理去角质"概念核心成分(占比32%)
- 亚洲传统护肤:"汉方温润"概念载体(配合生姜、人参)
- 感官差异化:温暖香型记忆点(冬季产品偏好)
消费者认知偏差
- 过度期待:63%消费者误认为与精油具同等活性(注:粉末生物利用度显著较低)
- 安全性误解:41%认为"天然粉末=绝对温和"
- 功效混淆:将芳香效果等同于"促进吸收"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天然物理去角质剂,提供多重感官体验,具中度抗氧化潜力
- 局限:活性成分溶出率低,刺激风险需严格管控,驻留型产品证据薄弱
- 不可替代性:同时满足摩擦剂+天然色素+芳香剂三重功能
技术发展展望
- 微囊化技术:降低肉桂醛刺激性,控制释放(专利WO2021178546A1)
- 发酵改性:提升多酚生物利用度,减少致敏原
- 精准粒径控制:200-400nm级微粒开发透皮输送系统
应用建议
推荐作为冲洗类清洁产品的功能性添加剂(浓度3-8%),需明确标注致敏警示。驻留型产品开发需配合透皮促进技术及临床安全性验证。(基于当前证据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