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异硬脂酰基三羟甲基丙烷硅烷氧基硅酸酯

二异硬脂酰基三羟甲基丙烷硅烷氧基硅酸酯

二异硬脂酰基三羟甲基丙烷硅烷氧基硅酸酯
中文名:二异硬脂酰基三羟甲基丙烷硅烷氧基硅酸酯
英文名:DIISOSTEAROYL TRIMETHYLOLPROPANE SILOXY SILIC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二异硬脂酰基三羟甲基丙烷硅烷氧基硅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Diisostearyl Trimethylolpropane Siloxy Silicate

CAS号: 待补充 (需根据具体产品确认)

分子式: 复杂硅氧烷衍生物,具体结构式需通过质谱分析确认

来源与生产

  • 合成来源: 通过三羟甲基丙烷与异硬脂酸及硅烷化试剂的多步反应合成
  • 纯度标准: 化妆品级要求重金属含量<5ppm,游离酸含量<1% (参考:ISO 16128天然指数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成膜与屏障强化 硅氧烷网络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膜,减少TEWL 强 (体外+临床) 降低经皮水分流失达30% (0.5-2%浓度) (依据:2018 JCD研究) 0.5-5%
肤感改良 硅烷基团降低摩擦系数,异硬脂酰基提供铺展性 强 (物理测试) 动态摩擦系数降低40% vs 传统酯类 (依据:Tribology Letters 2016) 0.1-3%
抗氧化辅助 硅氧烷结构可能稳定自由基 理论推测 体外ORAC测试显示微弱活性 (需进一步验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硅氧烷核心 三羟甲基丙烷硅氧基 分子量~800-1200Da 三维网状结构
酯化侧链 二异硬脂酰基 logP≈12 (高脂溶性) C18分支脂肪酸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体系

  • 防晒产品: 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协同增强均匀分布性
  • 彩妆底霜: 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共用改善延展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级: 硅烷类衍生物普遍认为安全 (1A类)
  • 致痘风险: 理论值低 (comedogenicity rating=1)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高端硅油替代品出现在抗老化系列中,厂商多强调"智能成膜"概念。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在屏障修复肤感调节方面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注意其生物降解性较差的环境影响。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