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硬脂基醚

二硬脂基醚

二硬脂基醚
中文名:二硬脂基醚
英文名:DISTEARYL ETHER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二硬脂基醚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二硬脂基醚 (Distearyl Ether)

化学描述

由两个硬脂醇分子通过醚键(-O-)连接而成的非离子型合成脂质

来源与制备

  • 工业合成:通常通过硬脂醇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脱水缩合制备 (参考:化妆品原料标准CTFA手册)
  • 物理形态: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皮肤屏障强化 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模拟天然皮肤脂质结构 中等 (体外实验证实) 在离体皮肤模型中显示可降低TEWL(经皮水分流失)约15-20% (依据:2008年皮肤药理学研究)
配方稳定性增强 作为非极性溶剂提高油相稳定性 强 (广泛应用验证) 可显著降低乳化体系的分层现象
抗氧化辅助作用 可能通过物理屏障减少氧化应激 弱 (理论推测) 无直接抗氧化活性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对称醚类 二硬脂基醚(C36H74O) 分子量:522.98 g/mol,熔点:56-60℃
相关杂质 单硬脂醇残留 通常控制在≤2% (化妆品原料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

  • 润肤剂:膏霜、乳液(常用浓度1-5%)
  • 稳定剂:W/O型乳化体系
  • 粘度调节:与硅油协同增稠

增效组合

  • 神经酰胺:增强皮肤屏障修复效果
  • 硅油衍生物:改善铺展性与肤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 (参考:2016年CIR最终报告)
  • 皮肤渗透性:极低(>600Da分子量)

使用限制

  • 注:油性皮肤可能需降低用量以避免闷痘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见于中高端修复类面霜
  • 常作为"替代性保湿因子"宣传

消费者反馈

  • 正面:持久保湿不粘腻
  • 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其功效不如天然脂质

7. 总结与展望

二硬脂基醚作为经济有效的合成脂质,在屏障修复配方中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注意:

  • 优势:化学稳定性优于天然脂质
  • 局限:缺乏生物活性功能
  • 未来可能向分子修饰方向发展以增强功能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