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15 硬脂酸酯

PEG-15 硬脂酸酯

PEG-15 硬脂酸酯
中文名:PEG-15 硬脂酸酯
英文名:PEG-15 STEAR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EG-15 硬脂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EG-15 硬脂酸酯(INCI: PEG-15 Stearate)属于聚乙二醇(PEG)化脂肪酸酯类化合物,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剂

来源与制备

  • 原料来源:由硬脂酸(C18饱和脂肪酸)与环氧乙烷(EO)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平均乙氧基化度为15
  • 常见商品名:Myrj系列、PEG 15 Stearate (Croda)
  • 物理性状: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可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依据: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16th Ed.)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充分证实(多篇文献) 在1-5%浓度可稳定O/W乳液(参考: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18) 1-10%
肤感调节 降低体系黏度,改善铺展性 充分证实 通过改变连续相流变特性实现 0.5-3%
"促进渗透" 可能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理论推测 体外实验显示有限促渗作用,无完整人体数据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作为典型PEG化脂肪酸酯,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约14,适合O/W乳化体系。分子中的乙氧基链可通过氢键结合水分子,硬脂酸链则嵌入油相,形成稳定的界面膜。研究显示其乳化效率与EO链长度直接相关(Langmuir 2015;31(23):6506-13)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成分 PEG-15 硬脂酸单酯 平均分子量~800 Da,含约15个EO单元
副产物 游离PEG-15 <5%(纯度要求)
杂质控制 1,4-二噁烷 ≤10 ppm(CIR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

  • 乳液/膏霜:与阴离子或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如硬脂醇聚醚-21)提升稳定性
  • 清洁产品:与CAPB协同降低刺激
  • 防晒体系:帮助分散无机防晒剂

协同成分

  • 增稠剂:卡波姆、黄原胶
  • 油脂:矿脂、硅油
  • 防腐剂:苯氧乙醇(相容性好)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2016年评估)
  • 皮肤刺激性:浓度≤10%时无显著刺激
  • 致敏风险:极低(动物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

避开破损皮肤;对PEG类敏感者慎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 厂商宣传:常标榜"温和乳化"、"多功能基质"
  • 消费者争议:部分群体对PEG衍生物存在无科学依据的担忧
  • 价格定位:中端($15-30/kg)

7. 总结与展望

PEG-15硬脂酸酯是经充分验证的多功能乳化剂,其安全性数据和配方灵活性使其在各类产品中广泛应用。未来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辅助渗透功效,并优化与新型活性物的配伍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