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15/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PEG-15/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中文名:PEG-15/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英文名:PEG-15/LAURYL DIMETHICONE CROSS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4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PEG-15/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PEG-15/Lauryldimethicone Crosspolymer
化学类别: 硅氧烷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聚醚共聚物)
来源与合成路径
- 主要原料: 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油衍生物)与PEG-15(聚乙二醇醚)通过交联反应生成
- 合成方法: 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参考: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能概述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乳化稳定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液晶结构包裹活性物 | 强(多项理化研究) | 在5-15%浓度可稳定W/Si型乳液体系 (依据: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20) | 3-10% |
肤感调节 | 硅氧烷链段提供滑爽感,PEG链段增强亲肤性 | 中等(感官评估+流变学数据) | 显著降低配方粘腻指数(p<0.05) (参考: IFSCC Magazine Vol.23) | 1-5% |
「促进渗透」 | 理论推测可能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 弱(仅体外模型) | *注:此机制基于Franz扩散池实验,缺乏人体验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硅氧烷骨架 | 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体 | 疏水性,Tg≈-50°C | Si-O-Si主链,月桂基侧链 |
聚醚改性链 | PEG-15(EO=15) | HLB≈14,水溶性 | -(CH2CH2O)n- |
交联节点 | 硅氢键加成产物 | 热稳定性>150°C | ≡Si-CH2-CH2-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 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协同提升SPF值 (机理:优化颗粒分散)
- 彩妆底霜: 搭配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增强延展性
- 免洗护发素: 与阳离子聚合物复配减少毛躁
禁忌配伍
- 强电解质: 可能导致网状结构坍塌
- 酸性环境(pH<4): PEG链段可能水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CIR评估结论
化妆品成分评审委员会(CIR)认定为安全浓度上限10% (依据: CIR Final Report 2016)
潜在风险
- 眼周刺激: 0.5%浓度以下可避免 (来源:OECD 404测试数据)
- 致痘性: 未检测到comedogenic反应(兔耳模型0/5)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 作为"硅灵替代"宣称(实际仍含硅氧烷)
- 药妆品牌: 强调"稳定包裹活性成分"技术概念
消费者误区
*注:部分厂商宣传"完全不含硅"属误导,需严格核查INCI名称*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多功能性: 兼具乳化、流变调节与肤感优化
- 配方宽容度: 兼容各类油相体系
未来研究方向
开发生物降解型改性版本(如引入酯键) *注: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