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15 牛脂基聚胺

PEG-15 牛脂基聚胺

PEG-15 牛脂基聚胺
中文名:PEG-15 牛脂基聚胺
英文名:PEG-15 TALLOW POLYAMIN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EG-15 牛脂基聚胺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EG-15 牛脂基聚胺(INCI: PEG-15 Tallow Polyamine)属于乙氧基化脂肪胺类表面活性剂,由牛脂衍生的聚胺与环氧乙烷(EO)聚合而成 (依据:国际化妆品成分词典第16版)

原料来源与生产

  • 牛脂来源:主要从牛脂肪水解获得的C16-C18脂肪酸衍生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乙氧基化过程:聚胺与平均15摩尔环氧乙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亲水-亲油平衡(HLB)约12-14的化合物 (来源:化妆品化学家协会技术资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清洁与卸妆 降低表面张力,通过胶束形成包裹油溶性物质 ★★★★☆ (充分证实)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对矿物油清除率>90%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1-5%
调理与抗静电 阳离子胺基中和负电荷,PEG链提供保湿屏障 ★★★☆☆ (临床观察) 头发梳理力降低40% vs 对照组 (厂商内部测试报告) 0.5-3%
促进渗透 可能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 (理论推测) 体外研究显示对亲脂性药物渗透率提高15%* (*注:仅限特定配方体系)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清洁功效

分子中的牛脂基链(C16-C18)与皮肤油脂相似相溶,而PEG链形成亲水外壳。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0.01%),自发组装成球形胶束,核心包裹油污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链结构 牛脂基聚胺(Tallow polyamine) 含2-3个胺基,碳链长度C16(55%)、C18(45%)
乙氧基化部分 PEG-15(EO=15) 平均分子量660Da,亲水占比约65%
副产物 游离PEG、未反应胺 需控制<1%(化妆品级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卸妆产品:与PEG-40氢化蓖麻油协同增强睫毛膏溶解性
  • 洗发水: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复配降低刺激性
  • 护肤乳液:作为O/W型乳化剂,需搭配硬脂酸甘油酯稳定体系

增效组合

  • + 硅油:改善铺展性,减少残留感 (专利US20180028521A1)
  • + 透明质酸:通过电荷相互作用延长保湿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使用浓度≤5% (CIR 2016 Final Report)
  • 潜在风险
    • 微量1,4-二噁烷残留(需控制<10ppm)
    • 敏感肌可能产生短暂刺痛感(发生率约0.3%)

适用人群

  • 推荐:健康油性/混合性肌肤,正常发质
  • 谨慎使用:特应性皮炎急性期,受损屏障皮肤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端“温和清洁”概念产品(售价$15-30/100ml)
  • 常见于“男士护理”系列(利用阳离子调理特性)

消费者反馈

  • 正面评价:洗后不紧绷(78%满意度)
  • 争议点“纯天然”宣称与实际化学合成属性的矛盾

7. 总结与展望

PEG-15牛脂基聚胺作为多功能表面活性剂,其清洁-调理双重功能已被充分验证,但渗透增强作用仍需更多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开发更低杂质含量的绿色合成工艺
  • 探索与生物降解性聚合物的复配体系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