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150 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PEG-150 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中文名:PEG-150 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英文名:PEG-150 PENTAERYTHRITYL TETRASTEARATE
别名:无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PEG-150 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EG-150 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是一种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属于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来源与制备
- 合成来源:通过季戊四醇与硬脂酸酯化后,再与环氧乙烷(EO)聚合反应制得 (参考:Fiedler HP, 2002,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 商品化形式: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或粘稠液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能特性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
乳化稳定 | 通过长链PEG结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 ★★★★☆ (充分证实) | 在5-10%浓度下可形成稳定的O/W乳液 (依据: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18) |
粘度调节 | 高分子量PEG链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增加体系粘度 | ★★★★☆ | 浓度1-3%可使水相粘度提升3-5倍 (参考: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6) |
辅助渗透 | 可能通过暂时性破坏角质层有序结构 | ★★☆☆☆ | 体外实验显示可能增强亲脂性成分渗透 (注:需更多人体验证)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结构特征 | 化学性质 | 技术参数 |
---|---|---|
季戊四醇核心 | 四官能团提供立体交联点 | 分子量分布:~15000 Da |
PEG-150链 | 平均150个EO单元,亲水部分 | HLB值:~16-18 |
硬脂酸酯端基 | C18长链提供疏水锚点 | 酯化度:≥95%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清洁产品:沐浴露/洗发水(3-8%)中作为增稠-乳化双效剂
- 护肤乳液:与甘油硬脂酸酯协同构建稳定乳化体系
- 彩妆:睫毛膏/眼线中提供抗沉降性能
增效组合
- 与阴离子表活:如SLES复配可降低刺激性 (依据:Toxicology in Vitro 2019)
- 与硅油:改善硅油在 aqueous phase的分散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5%浓度范围内安全 (参考:CIR 2015 Final Report)
- 皮肤渗透:分子量>1000 Da,基本无经皮吸收
- 潜在风险:高浓度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完整性 (注:基于离体皮肤模型)
适用人群
- 推荐:正常至油性皮肤
- 慎用:极度敏感肌建议先做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技术性成分出现在配方中,较少直接营销。近年随着"成分党"兴起,部分品牌开始强调其温和乳化替代传统SLS的特性 (注:实际效果取决于完整配方体系)。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高分子乳化剂,PEG-150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在配方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开发更低EO数的环保改良版本
- 探索在transdermal delivery系统中的精确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