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28

红 28

红 28
中文名:红 28
英文名:RED 28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红 28 (CI 45410)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红 28 (CI 45410),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委员会(INCI)名称为Acid Red 28,属于偶氮类合成染料

来源与历史背景

  • 化学合成来源:通过苯胺衍生物的重氮化与萘酚磺酸的偶联反应合成 (参考:Color Chemistry, 3rd Edition)
  • 应用历史:自20世纪中期广泛用于纺织品、食品及化妆品着色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宣称功效与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色彩修饰 通过分子共轭结构吸收特定波长光,呈现红色 充分证实 光谱分析显示最大吸收波长518nm (依据:UV-Vis光谱测定)
抗氧化作用 厂商宣称可能通过偶氮基团电子转移 理论推测 体外实验显示微弱自由基清除能力 (注:未在皮肤模型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结构 4-(2-hydroxy-1-naphthylazo)-3-methylbenzenesulfonic acid 分子量502.48,水溶性>100g/L (20℃)
常见杂质 未反应中间体、异构体 需控制<0.1% (化妆品规范)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彩妆产品:唇膏(0.1-0.5%)、腮红(0.05-0.2%)
  • 临时染发剂:与阳离子聚合物复配增加附着

协同成分

  • 二氧化钛:调节色彩明度
  • 云母:增强珠光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欧盟SCCS评估:允许用于非粘膜接触产品,最大浓度0.5% (参考:SCCS/1613/19)
  • 敏感肌注意:偶氮染料可能引发表皮轻微刺激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经济型红色着色剂应用于大众彩妆线,近年因"清洁美容"趋势使用量下降。

7. 总结与展望

红28作为经典合成染料,其色彩稳定性成本优势仍具价值,但需关注:

  • 持续监测杂质控制技术
  • 开发更安全的替代性天然色素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