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21
红 21

中文名:红 21
英文名:RED 21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分析报告:红 21 (Red 21)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红 21 (Red 21)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偶氮类红色染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 INCI名称: Red 21 (CI 45380)
- 化学类别: 单偶氮染料
- CAS号: 12217-79-7
来源与历史应用
红 21 是合成染料,最早由德国化学家开发,主要用于唇膏、腮红、指甲油等彩妆产品中 (依据:化妆品染料发展史文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红 21 主要作为着色剂使用,其宣称功效如下: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着色效果 | 通过偶氮基团(-N=N-)吸收特定波长光,呈现红色 | 高(已充分证实) | 在pH 3-9范围内稳定性良好 |
抗氧化 | 可能通过偶氮结构电子转移实现 | 低(体外研究推测) | 仅一项1985年研究提及可能效应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红 21 的着色机制基于其分子结构中的共轭双键系统,能吸收480-520nm波长的蓝绿光,反射红色光。其稳定性研究显示:
- 在pH 4-8范围内最稳定
- 对紫外线敏感度中等,长期暴露可能褪色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结构 | 1-(2-Chloro-4-nitrophenylazo)-2-naphthol | 分子量:357.75 g/mol |
关键基团 | 偶氮基(-N=N-)、硝基(-NO₂)、氯代芳香环 | λmax=506nm (乙醇中)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唇部产品: 使用浓度0.1-0.5%
- 腮红/眼影: 通常与二氧化钛配伍调节色调
典型协同成分
- 二氧化钛: 调节颜色饱和度
- 云母: 增强珠光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 安全(当用于非眼部彩妆) (参考:CIR 2016年评估报告)
- 欧盟限制: 不得用于接触黏膜的产品
潜在风险
- 皮肤敏感: 约0.3%人群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
- 光敏感性: 个案报告显示可能加重光敏反应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红 21 主要作为经济型红色染料应用于大众彩妆线,近年因"无偶氮染料"趋势使用量下降。
- 消费者认知误区: 常与"致癌性"关联,但实际风险极低
- 厂商常见宣称: "持久显色" (注:实际持久度依赖配方整体设计)
7. 总结与展望
红 21 是一种经充分验证的合成红色染料,其:
- 优势: 成本低、色彩饱和度好
- 局限: 应用范围受限(避开黏膜部位)
未来可能被新型植物源性色素替代,但目前仍是经济型彩妆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