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C12-C22)三甲基铵溴化物

烷基(C12-C22)三甲基铵溴化物

烷基(C12-C22)三甲基铵溴化物
中文名:烷基(C12-C22)三甲基铵溴化物
英文名:ALKYL(C12-C22)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烷基(C12-C22)三甲基铵溴化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定义

烷基(C12-C22)三甲基铵溴化物 (Behentrimonium Bromide / Cetrimonium Bromide) 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家族成员,由以下结构组成:

  • 疏水烷基链:C12-C22 碳链(主要为C16鲸蜡基和C22山嵛基)
  • 亲水基团:带正电荷的三甲基铵基团
  • 反离子:溴离子 (Br⁻)

来源与生产

工业化生产通过以下工艺实现:

  • 原料来源:天然油脂(棕榈油、菜籽油)或石油衍生的脂肪醇
  • 合成路径:脂肪醇溴化生成溴代烷,再与三甲胺季铵化反应 (依据: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商业形态: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或粉末(纯度≥9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机制基于电荷相互作用: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静电 中和头发/皮肤表面负电荷,减少静电排斥 ★★★☆ (充分证实) 可使表面电阻降低10⁴-10⁶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0.1-2%
调理/柔顺 阳离子头吸附于带负电的角蛋白,烷基链形成疏水膜 ★★★☆ (充分证实) 摩擦系数降低40-60%,梳理性提升35%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0) 0.5-3%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正电界面膜 ★★★☆ (充分证实) 在O/W乳液中可使zeta电位升至+30mV以上 0.2-1.5%
抗菌*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 (体外证据) 对S.aureus MIC=8-32μg/mL (需体内验证) 未确立
修复屏障* 理论推测通过脂质重组增强屏障 ★☆☆☆ (推测) 无直接人体证据 (厂商宣称需谨慎评估) -

*注:抗菌及屏障修复宣称缺乏充分人体临床试验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特性
单烷基衍生物 Cetrimonium Bromide (C16)
Behentrimonium Bromide (C22)
CMC≈0.1-0.3mM
Krafft点:C16=25℃, C22=45℃
发用调理主力,C22柔顺性更持久
烷基分布特征 C16(45-60%)
C18(15-25%)
C22(10-20%)
分子量:364.5(C16)-420.7(C22) 碳链越长吸附性越强,但溶解度下降
关键杂质 游离胺
溴代烷
重金属(≤10ppm)
需控制游离胺≤1%
溴代烷≤100ppm
影响稳定性及皮肤刺激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与浓度

  • 护发素/发膜: 1-3%(主要调理剂)
  • 护肤乳液: 0.2-0.8%(乳化辅助/抗静电)
  • 染发剂: 0.5-1.5%(染料载体)
  • 禁忌体系:阴离子体系(产生沉淀)

协同成分

  • 脂肪酸醇: 鲸蜡硬脂醇(增强沉积膜致密性)
  • 硅油: 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降低摩擦系数)
  • 非离子表活: 烷基葡糖苷(降低刺激性)
  • 阳离子聚合物: Polyquaternium-7(提升耐洗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使用浓度3%) (CIR 2016 Final Report)
  • 急性毒性: LD50(大鼠口服)>2000mg/kg
  • 眼刺激性: 浓度>1%可能致刺激(兔眼试验)

适用性指南

  • 推荐人群: 干性/受损发质,正常至干性皮肤
  • 慎用人群:
    • 眼部产品(避免使用)
    • 痤疮肌肤(可能致粉刺)
    • 受损屏障皮肤(低浓度使用)
  • 使用限制: 中国法规限值3%,欧盟SCCS建议避免用于驻留型喷雾产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流应用: 中高端护发产品(占比>80%)
  • 宣称趋势: "沙龙级护理"、"角蛋白修复"(需科学验证)
  • 价格区间: $15-40/kg(C22比C16溢价30%)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来源"误解: 虽源自植物油,但经深度化学改性
  • 过度期待皮肤修复: 主要功能为表面调理而非屏障修复
  • 安全性担忧: 合理配方下无显著健康风险(经皮吸收率<0.5%)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不可替代性: 阳离子调理的金标准成分(60年应用历史)
  • 成本效益: 单位调理功效成本低于多数替代品
  • 配方兼容: 广泛适用于pH3-9体系

局限性与趋势

  • 现存局限: 高浓度可能致头皮瘙痒(尤其C16)
  • 替代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酯季铵盐的开发
  • 绿色化方向: 酶催化合成工艺降低碳足迹 (Green Chemistry, 2021)

应用建议

推荐作为发用调理核心成分,护肤应用中建议:

  • 优选C22衍生物(刺激性更低)
  • 与两性表活复配降低刺激
  • 驻留型产品浓度≤0.8%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