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龙脑酯共聚物

丙烯酸/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龙脑酯共聚物

丙烯酸/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龙脑酯共聚物
中文名:丙烯酸/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龙脑酯共聚物
英文名:ACRYLIC ACID/ISOBUTYL ACRYLATE/ISOBORNYL ACRYLATE CO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酸/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龙脑酯共聚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Acrylates/Isobutyl Acrylate/Isobornyl Acrylate Copolymer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的三元共聚物 (依据:聚合物化学合成标准流程)
  • 商业供应商:BASF、Lubrizol、Ashland等主要化工企业提供化妆品级原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能特性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成膜与定型 在皮肤/发丝表面形成柔性聚合物膜,通过物理交联固定造型 充分证实 (参考:多项专利与行业应用文献) 异龙脑酯基团增强膜韧性,异丁酯基团调节柔韧性
防水增效 聚合物膜的疏水特性阻隔水分子渗透 实验证实 (依据:接触角测试数据) 接触角可达110°以上,但低于纯硅油类
"护肤功效" 厂商宣称可能具有屏障辅助作用 理论推测 (注:缺乏直接临床证据) 膜结构可能减少TEWL,但无主动修复作用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单体 结构特性 功能贡献
丙烯酸 Acrylic Acid 亲水羧酸基团 提供水分散性,调节聚合物极性
丙烯酸异丁酯 Isobutyl Acrylate C4支链烷基 增强膜柔韧性,降低玻璃化温度(Tg)
丙烯酸异龙脑酯 Isobornyl Acrylate 刚性双环结构 提高膜强度与耐摩擦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定型产品:发胶、摩丝(用量0.5-5%)
  • 防水配方:防晒霜(与无机防晒剂协同)、睫毛膏
  • 特殊膜剂:持久彩妆基底(替代部分硅油)

增效组合

  • 与PEG改性硅氧烷:改善铺展性 (专利组合:US20180001045A1)
  • 丙烯酸酯交联剂:增强耐水性(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当用于非吸入产品) (参考:CIR 2019年评估报告)
  • 潜在风险:
    • 眼周使用可能刺激(pH敏感性)
    • 微量单体残留需控制(丙烯酸<100ppm)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膜剂出现在成分表中部位置,较少作为营销重点。在"纯净美容"趋势下,部分品牌因其合成属性而避免使用。

7. 总结与展望

该共聚物是经典型成膜剂的技术升级版本,通过单体比例调节可精准控制膜性能。未来开发方向可能包括:

  • 生物基单体替代(如异龙脑酯的植物来源)
  • 与天然多糖的复合膜系统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