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MA 共聚物钠
丙烯酸/MA 共聚物钠

中文名:丙烯酸/MA 共聚物钠
英文名:SODIUM ACRYLIC ACID/MA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酸/MA 共聚物钠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结构
INCI名称: Sodium Acrylates/MA Copolymer
化学结构: 丙烯酸(acrylic acid)与马来酸(maleic acid)的钠盐共聚物,属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来源与生产
- 来源类型: 实验室合成,非天然提取物 (参考:化妆品原料词典)
- 合成方法: 自由基聚合反应,丙烯酸单体与马来酸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
- 主要生产商: Lubrizol, BASF, Nouryon等化工企业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保湿 | 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性薄膜,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高 (多项体外及人体测试) | 聚合物薄膜可减少30-50%水分流失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 0.5-2% |
配方稳定剂 | 通过电荷排斥稳定乳液体系,防止颗粒聚集 | 高 (配方应用研究) | 有效维持O/W乳液稳定性达12个月 (参考:BASF技术文档) | 0.1-0.5% |
"抗衰老辅助" | 可能通过维持皮肤水合作用间接减少细纹 | 中 (理论推测) | *注:此功效需配合其他活性成分实现* | 无明确数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高分子共聚物 | 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钠盐 | 平均分子量10万-50万Da,阴离子特性 |
功能基团 | 羧酸钠(-COONa) | 赋予水溶性与pH响应性(pH>6完全溶解) |
结构特性 | 交联或线性结构 | 不同交联度影响成膜性与黏度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乳液/面霜: 作为稳定剂和增稠剂
- 防晒产品: 增强防水性能
- 彩妆产品: 改善持久性和贴肤性
协同成分
- 保湿剂: 甘油、透明质酸 - 增强水合作用
- 乳化剂: 硬脂酸甘油酯 - 改善体系稳定性
- 防晒剂: 二氧化钛 - 提升薄膜均匀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浓度≤2%) (参考:CIR 2016评估)
- 潜在风险: 高浓度可能引起紧绷感
- 致敏性: 极低 (无已知致敏案例)
适用人群
- 适用肤质: 所有肤质,尤其干燥皮肤
- 慎用情况: 破损皮肤(无足够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价格区间: 中端至高端护肤品
- 宣称重点: "长效保湿"、"轻盈无感膜"
消费者认知
常被误认为"化学添加剂",实际为安全性经过验证的配方成分。市场教育不足导致部分消费者存在偏见。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优势
- 成熟的成膜技术与稳定性能
- 广泛的安全使用历史
未来方向
- 开发更环保的生产工艺
- 探索在活性成分缓释系统的应用
总结: 丙烯酸/MA共聚物钠是经科学验证的多功能聚合物,在保湿和配方稳定方面表现优异,需加强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