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铵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铵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铵
中文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铵
英文名:AMMONIUM ACRYLATES CO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铵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Ammonium Acrylates Copolymer

化学类别: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铵盐)

来源与制备

  • 工业来源: 通过丙烯酸、丙烯酸酯单体与含铵基团的单体自由基共聚合成 (参考:聚合物化学工业标准合成工艺)
  • 物理形态: 通常为水分散液或粉末形式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成膜与定型 在皮肤/发丝表面形成柔性聚合物薄膜,通过物理交联固定形态 强(多项体外及产品性能测试验证) 薄膜具有适度弹性且耐湿度变化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0.5%-5%
轻度保湿 薄膜部分阻隔经皮水分流失(TEWL) 中等(离体皮肤模型测试) 效果弱于专性保湿剂如透明质酸 (参考: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8) 1%-3%
"修复屏障" 宣称可通过模拟角质层脂质结构增强屏障 理论推测 无直接证据显示其参与角质层脂质重组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丙烯酸单体单元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提供羧基负电荷,影响水溶性
丙烯酸酯单体单元 丙烯酸乙酯/丁酯 调节薄膜柔韧性
铵盐基团 季铵化氨基单体 增强阳离子特性,改善头发附着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产品类型

  • 定型类: 发胶、摩丝(占比2-8%)
  • 护肤类: 隔离霜、防水防晒(1-3%)

协同成分

  • 阳离子调理剂(如聚季铵盐):增强头发抗静电效果
  • 硅油:改善薄膜滑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5%用量)(参考:CIR 2013最终报告)
  • 致敏风险: 极低(分子量>10kDa不穿透角质层)

适用限制

  • 避免搭配: 高浓度阴离子表活(可能导致沉淀)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多被宣传为"温和定型聚合物",但实际技术定位为中低价位定型剂替代方案。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作为经典成膜剂具有可靠性能,但创新空间有限。未来或可通过点击展开详细分析

详细发展建议:

开发与生物降解性单体的共聚物可能响应环保需求...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