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锰氯化物

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锰氯化物

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锰氯化物
中文名: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锰氯化物
英文名:ETHYLBISIMINOMETHYLGUAIACOL MANGANESE CHLORID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氧化

成分详细分析

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锰氯化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身份

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锰氯化物 (Ethylbisiminomethylguaiacol Manganese Chloride)

来源与制备

  • 化学类别: 人工合成的有机锰络合物
  • 制备工艺: 通过化学合成将锰离子(Mn²⁺)与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配体螯合形成稳定络合物
  • 天然存在: 自然界不存在该合成化合物,但模拟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功能
  • 商品化形式: 通常以紫色结晶粉末供应,需避光保存 (参考:原料供应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模拟物,通过锰离子(Mn²⁺/Mn³⁺)的氧化还原循环催化超氧阴离子(O₂·⁻)歧化反应:

2O₂·⁻ + 2H⁺ → O₂ + H₂O₂ (依据: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00)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
抗氧化防护 清除超氧自由基,中断自由基链式反应 ★★★★☆
(体外/离体强证据)
在皮肤模型中将氧化应激标志物降低62-78%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5) 0.1-0.5%
抗光老化 抑制UV诱导的MMP-1激活,保护胶原 ★★★☆☆
(离体/动物模型证据)
减少UVB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达45% (依据: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12) 0.2-1%
促进胶原合成 通过降低氧化压力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活性 ★★☆☆☆
(初步体外证据)
成纤维细胞培养中胶原I表达增加1.8倍*
*注:需更多人体研究验证
≥0.5%
"即时提亮肤色" ★☆☆☆☆ 注:主要为市场宣称,缺乏作用机制和临床数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中心金属离子 Mn²⁺/Mn³⁺ 氧化还原活性中心,分子量:54.94g/mol
有机配体 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 提供电子稳定性和脂溶性
分子式:C₁₈H₂₂N₂O₂
整体络合物 Mn(C₁₈H₂₂N₂O₂)Cl₂ 分子量:~450g/mol
水溶性:中等(>5g/L)
Log P:1.8±0.5
关键化学特征
  • 五配位四方锥几何结构
  • 氧化还原电位:+0.36V vs SHE
  • pH稳定性:4.0-8.0
  • 热分解温度:>20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特性

  • 适用剂型:
    • 精华液(最佳载体,浓度0.1-1%)
    • 乳液/面霜(需注意油脂相容性)
    • 防晒产品(增强光保护)
  • 配伍禁忌:
    • 避免与强还原剂(如高浓度VC)直接混合
    • pH<3.5时可能解离失活
    • 慎与EDTA等强螯合剂配伍

增效协同组合

  • 抗氧化网络协同:
    • 维生素E:再生锰活性中心
    • 谷胱甘肽:清除生成的H₂O₂
    • 富勒烯:协同清除多种自由基
  • 光保护协同:
    • 阿魏酸:增强UV吸收和稳定性
    • 依克多因:细胞保护剂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刺激性:低刺激性(斑贴试验阴性率>95%)
  • 致敏性:极低(最大致敏率<0.3%)
  • 系统毒性:经皮吸收率<0.01%(依据:CIR 2017)
  • 法规状态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允许使用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列于附件III
    • 最大使用浓度:1%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人群
    • 光老化肌肤
    • 氧化压力敏感肌
    • 耐受性差的敏感肌(低浓度)
  • 慎用情况
    • 锰过敏史患者(罕见)
    • 开放性伤口区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精华核心成分(常与蓝铜胜肽搭配)
  • 药妆线抗氧化专项产品
  • "敏感肌友好型抗氧化剂"概念

消费者认知分析

  • 认知优势
    • "酶促抗氧化"科技感
    • 低刺激性口碑
  • 认知局限
    • 成分名复杂难记忆
    • 与普通锰盐的安全性质混淆
  • 市场宣称偏差
    • 过度强调"替代SOD酶"功效
    • "金属排毒"等无依据概念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结论

  • 明确功效:经证实的强效超氧自由基清除剂,对预防光损伤有显著价值
  • 配方优势:良好的稳定性和低刺激性,适用于敏感肌抗氧方案
  • 局限性: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弱,需配伍其他抗氧化剂

研究与发展方向

  • 证据强化:亟需更多长期人体临床试验
  • 技术优化:脂质体包裹技术提高经皮渗透率
  • 新应用探索:头皮抗氧化/毛发保护领域的研究
  • 理论方向:锰络合物调控Nrf2/ARE通路机制研究(初步细胞证据)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