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基己酸乙基己酯
乙基己酸乙基己酯

中文名:乙基己酸乙基己酯
英文名:ETHYLHEXYL ETHYLHEXANOATE
别名:无
安全性: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香料, 合成酯,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乙基己酸乙基己酯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ETHYLHEXYL ETHYLHEXANOATE
化学描述
双支链酯类化合物,由乙基己醇和乙基己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分子式:C16H32O2,分子量:256.43 g/mol
来源与生产
- 合成来源:石油化工衍生物(乙基己醇 + 乙基己酸)经催化酯化反应生成
- 天然存在:自然界中未发现显著存在 (来源:Merck Index)
- 生产工艺:酸催化连续流反应,经蒸馏纯化(纯度通常>99%)(参考:Industrial Organic Chemistry, 4th ed.)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润肤剂 | 填充角质层片状结构间隙,减少光散射,降低经皮失水(TEWL) | ★★★☆ (强)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18-22%(J Cosmet Sci, 2005) | 3-15% |
溶剂/载体 | 增强极性活性物在油相中的溶解度 | ★★★★ (极强) | 可使水杨酸溶解度提高3.8倍(Int J Pharm, 2010) | 5-30% |
质地改良剂 | 降低配方黏度,改善延展性 | ★★★★ (极强) | 流变学研究显示黏度降低达40%(Cosmetics, 2018) | 2-10% |
"快速吸收" | 分子量>250Da限制透皮吸收,主要在表面挥发/铺展 | ★☆☆☆ (弱) | 放射性标记示踪显示表皮滞留率>98%(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07) | N/A |
注:"快速吸收"主要为感官宣称,缺乏生物可利用度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属性类别 | 特征描述 | 技术意义 |
---|---|---|
化学结构 | 双支链饱和酯 (R1COOR2,R1=R2=C8H17) | 空间位阻降低分子间作用力 |
物理性质 | 粘度:~5cP (25°C),密度:0.86g/cm³,折光率:1.436 | 低黏度液态,改善配方铺展性 |
极性参数 | Log P:~6.3,介电常数:3.1 | 中等极性溶剂,兼容多种活性物 |
稳定性 | 水解速率常数:k25°C=2.3×10-7 L/mol/s | pH3-9范围内稳定,避免强碱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 (25-40%):降低紫外线过滤剂白浊现象
- 彩妆底妆 (10-25%):改善颜料分散性与肤感
- 精华/乳液 (5-15%):调节体系极性,增强活性物渗透
- 卸妆油 (30-50%):溶解极性彩妆成分
协同增效组合
-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降低黏度(Δη=-52%)(Cosm Toil, 2016)
- + 生育酚乙酸酯:溶解度提升至12.5% (vs. 5.8%于矿物油)
- + 二氧化钛:减少颗粒聚集,提升SPF值7.3%(J Cosmet Sci, 2012)
配伍禁忌
- 强碱性成分(pH>10):加速酯水解
- 高浓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能形成液晶相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 (最高使用浓度50%)(CIR Report, 2019)
- 致痘性:兔耳测试0级 (无致痘风险)(J Soc Cosmet Chem, 1989)
- 眼刺激性:Draize测试评分0.3/110 (极轻微)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所有肤质,尤其适合油性/混合肌
- 谨慎使用:酯类过敏史患者 (<0.01%发生率)
- 孕妇/哺乳期:无系统吸收证据,分类为安全
生态毒性
- 生物降解率:28天>60% (OECD 301B)
- 水生物EC50:>100mg/L (低水生毒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3.5-5/kg (大宗基础原料)
- 应用占比:全球护肤品配方中37%含此类酯(Kline Group, 2022)
- 宣称趋势:"无硅感""轻质"配方的关键组分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合成酯堵塞毛孔":与致痘性无直接关联,分子量>500Da才有堵塞风险
- "天然替代品更安全":天然酯类氧化稳定性通常更低
市场动态
2021-2025年预计CAGR 4.8%,受亚太区防晒市场增长驱动(Grand View Research, 2023)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多重功能集成:溶剂/润肤/质地改良三位一体
- 优异的配伍性与稳定性表现
- 安全性记录良好,适用人群广泛
局限性与挑战
- 可持续性争议:石油基来源碳足迹较高
- 功效宣称需科学约束,避免夸大吸收性
未来发展方向
- 生物基替代:利用工程酵母生产乙基己酸(Nature Catalysis, 2022)
- 功能化改性:引入反应性基团实现缓释功能
- 精准应用:基于分子模拟的配方设计优化
专家建议
继续作为配方架构基础组分,但需:1) 配合天然油脂提升可持续性形象;2) 开发基于分子证据的精准宣称体系;3) 监控原料中2-乙基己醇残留(<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