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16 异链烷烃
C13-16 异链烷烃

中文名:C13-16 异链烷烃
英文名:C13-16 ISOPARAFFIN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成分详细分析
C13-16 异链烷烃专业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C13-16 异链烷烃(INCI: C13-16 Isoparaffin)属于饱和支链烃类化合物,是石油衍生合成的异构烷烃混合物。
来源与制备工艺
- 工业来源:通过费托合成或石油馏分加氢异构化工艺制备 (参考:国际化妆品原料词典第16版)
- 纯度控制:需严格去除芳香烃残留(通常要求<0.1%)(依据:CIR安全评估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溶剂与载体 | 通过相似相溶原理溶解非极性活性物 | ★★★★☆(充分证实) | 对脂溶性维生素(如视黄醇)的溶解效率比线性烷烃高15-20%(来源:J. Cosmet. Sci. 2018) | 5-30% |
肤感调节剂 | 降低配方黏度,提高延展性 | ★★★★☆(充分证实) | 支链结构比正构烷烃更显著降低体系屈服应力(依据:Colloids Surf. B 2020) | 3-15% |
"增强皮肤屏障" | 推测可能通过暂时性填充角质层间隙 | ★☆☆☆☆(理论推测) | 注:仅体外实验显示可减少TEWL 8-12%,缺乏临床证据(来源:厂商内部数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异构十三烷 | 2,6,10-三甲基癸烷 | 沸点:234-236℃,logP≈7.2 |
异构十六烷 | 2,2,4,4,6,8,8-七甲基壬烷 | 黏度:3.8 mPa·s(25℃) |
关键结构特征
- 支链率:平均每分子含2-4个甲基分支
- 碳数分布:C13占比35±5%,C14-16占比65±5%(参考:ISO 16147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卸妆产品: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复配(1:2比例)可提升彩妆溶解力40%
- 防晒霜:作为化学防晒剂(如阿伏苯宗)的稳定溶剂
典型协同成分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共同调节挥发速率
- 异十二烷:优化低温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依据: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痘性:comedogenic rating=0(参考:Draelos ZD. 2006)
使用限制
避免与强氧化剂配伍(可能产生自由基)(来源:IFSCC技术指南)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应用:常见于"轻薄肤感"宣称的精华/防晒产品
- 开架产品:多用于卸妆油基础溶剂
消费者误解
"石油来源=有害"的认知偏差普遍存在,需强调其高纯化工艺(注:市场调研显示68%消费者存在此担忧)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支链结构带来的优异溶剂能力和低黏度特性
- 与硅油的配伍性优于传统矿物油
未来方向
生物发酵法合成异构烷烃(目前成本为石油基的3-5倍)(行业动态:2023年LanzaTech试点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