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14 烷
C13-14 烷

中文名:C13-14 烷
英文名:C13-14 ALKAN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成分详细分析
C13-14 烷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13-14 烷(INCI: C13-14 Alkane)属于饱和烃类化合物,是石油衍生物经精馏提纯得到的碳链长度为13-14的烷烃混合物。
来源与制备工艺
- 主要来源:石油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或加氢裂解工艺)(参考: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18)
- 纯度标准:通常要求异构体含量>99%,不含芳香烃杂质(依据:ISO 22716化妆品GMP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封闭性保湿 | 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薄膜,降低TEWL(经皮水分流失) | ★★★☆(体外&人体试验证实) | 可使TEWL降低40-60%(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6) | 5-15%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物理隔离减少氧化应激 | ★☆☆☆(理论推测) | 注:无直接化学抗氧化活性,仅限物理屏障作用 | 未确定 |
"增强活性物渗透" | 厂商宣称可改变角质层结构 | ☆☆☆☆ |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证据,且与封闭性原理矛盾 | 无可靠数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正构烷烃 | 十三烷(Tridecane) 十四烷(Tetradecane) |
熔点:-5~5℃ 沸点:230-260℃ log P:>6(强脂溶性) |
异构烷烃 | 异十三烷(Isotridecane)等 | 粘度:3-5 mPa·s(25℃) 表面张力:25-28 mN/m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哑光肤感调节剂:常见于防晒霜、粉底液(占比3-8%)
- 油相稳定剂:与硅油/酯类复配提升兼容性
- 替代传统矿物油:降低致痘风险(依据:Acnegenicity Testing Report, 2020)
增效组合
- 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D5):改善铺展性
- 与生育酚乙酸酯:延缓油相氧化(参考:Formulating with Alkane Solvents, 2019)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1(安全)(来源:CIR Final Report, 2018)
- 致敏性:未报告明确案例(但需注意纯度)
- 眼刺激性:浓度>20%可能引发暂时性不适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中性皮肤(封闭需求高)
- 慎用:油痘肌(可能加重毛孔堵塞)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商业宣传重点
- "清爽版矿物油":强调轻质不粘腻
- "生物可降解":注:实际降解率仅30-40%
消费者误区
- 混淆C13-14烷与液体石蜡的性能差异
- 过度期待"活性功效"(实际为惰性基质)
7. 总结与展望
C13-14烷作为高性能烃类溶剂,在保湿体系中有明确价值,但需注意:
- 需配合其他活性成分实现综合功效
- 未来可能面临植物来源烷烃的替代挑战(行业趋势分析,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