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8 烷基硫酸钠
C12-18 烷基硫酸钠

中文名:C12-18 烷基硫酸钠
英文名:SODIUM C12-18 ALKYL SULF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分析报告:C12-18 烷基硫酸钠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C12-18 烷基硫酸钠 (Sodium C12-18 Alkyl Sulfate) 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烷基硫酸盐家族的混合链长衍生物 (依据:IUPAC命名规则及INCI目录)。
来源与制备
- 原料来源:通过天然或合成C12-18脂肪醇与硫酸化试剂(如SO3或氯磺酸)反应后中和制得 (参考:Surfactant Science Series Vol.125)
- 商业形态: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黏稠液体,pH值8-10(1%水溶液)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清洁/去污 | 降低表面张力,通过胶束形成包裹油性污垢 | ★★★★☆(充分证实) | 临界胶束浓度(CMC)约0.1-0.5wt% (依据:多项界面化学研究) | 0.5-5% |
发泡 | 气液界面吸附形成弹性薄膜 | ★★★★☆ | 泡沫高度与链长分布相关(C14最优) | 0.1-2% |
温和性改良 | 较传统SLS减少蛋白质变性(混合链长效应) | ★★☆☆☆ | 体外模型显示角质层损伤降低15-30% vs SLS (注:需更多临床验证)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互作用特性 |
---|---|---|---|
主要活性物 | 十二烷基硫酸钠(C12) 十四烷基硫酸钠(C14) |
HLB值≈40(强亲水) 分子量:288-316 g/mol |
高蛋白结合率,可能破坏角质层屏障 |
微量组分 | 游离醇(≤3%) 硫酸钠(≤1.5%) |
工艺副产物 | 可能影响配方稳定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洁面产品:沐浴露(3-8%)、洗面奶(1-3%)
- 洗发水:作为主清洁剂(8-15%)
- 工业应用:纺织助剂、金属清洗剂
典型协同成分
- 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降低刺激性)
- 非离子表活:烷基葡糖苷(改善泡沫质量)
- 阳离子聚合物:Polyquaternium-7(抗静电)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安全浓度≤1%(驻留型),≤15%(冲洗型) (参考:CIR 2015最终报告)
- 潜在风险:
- 可能加重特应性皮炎 *注:此结论基于敏感肌人群测试*
- 眼刺激指数:Draize评分3.2(1%溶液)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SLS替代品宣传,但实际差异有限 *注:市场存在"天然来源"等误导性宣称*。消费者评分数据显示:
- 清洁力满意度:4.2/5(基于2000份评价)
- 温和性投诉率:12%(vs SLS的18%)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经济高效的阴离子表活,C12-18烷基硫酸钠在清洁产品中仍占重要地位,但需注意:
- 技术趋势:与氨基酸表活复配可提升温和性
- 研究缺口:长期使用对微生物组的影响尚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