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中文名:磷酸三钙
英文名:TRICALCIUM PHOSPHATE
别名:三碱式磷酸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E341
安全性: 1
功效:摩擦剂、吸附剂

成分简介

磷酸三钙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用作多功能成分,主要作为填充剂、吸附剂和增稠剂。作为填充剂,它能增加产品体积,改善质地,使涂抹更顺滑;作为吸附剂,它能有效吸收皮肤表面的多余油脂,帮助控制油光,实现哑光效果,适合油性肌肤;作为增稠剂,它调节产品粘度,增强稳定性,防止分离。常见于粉底、散粉、蜜粉和控油护肤品中...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Tricalcium Phosphate

化学式:Ca3(PO4)2

CAS号:7758-87-4

主要来源与生产

磷酸三钙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 天然来源:磷灰石矿石(经提纯处理)
  • 合成制备:氢氧化钙与磷酸反应,经高温煅烧结晶化 (来源: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8)
  • 生物来源:部分厂商采用骨炭煅烧提纯法 (注:需关注疯牛病风险管控)

物理形态与特性

  • 白色无味粉末,不溶于水
  • 莫氏硬度:~5(中等硬度)
  • 密度:3.14 g/cm³
  • 晶体结构:β-相(低温稳定态)或α-相(高温稳定态)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物理性功能成分,其作用机制主要基于材料特性: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吸附控油 多孔结构物理吸附皮脂 ★★★☆ (体外及临床验证) 体外实验显示吸油量达自身重量60% (J. Cosmet. Sci., 2015) 2-8%
温和磨砂 晶体棱角机械剥脱角质 ★★★☆ (临床验证) 临床评估显示角质层移除率比合成塑料微珠低40%,刺激性更小 (Dermatol. Res. Pract., 2016) 5-15%
遮瑕/柔焦 光散射减少皮肤纹理可见度 ★★☆☆ (体外验证)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皱纹表观深度减少18% (Cosmetics, 2019) 3-10%
矿物质补充 理论推测钙离子促进屏障修复 ★☆☆☆ (理论推测) 体外研究显示钙离子参与脂质合成,但磷酸三钙难溶,生物利用度低 (注:此宣称缺乏直接证据) N/A
详细机制说明:

吸附能力源于其比表面积(通常为40-80 m²/g)和表面羟基基团,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吸附脂质。作为磨砂剂时,其晶体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可控制棱角圆润度(圆度指数>0.7),降低刮伤风险。遮瑕效果与粒径分布直接相关,最佳光学效果粒径为10-25μm。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具体参数 化妆品级标准
化学组成 Ca3(PO4)2 (纯度≥98%) USP/NF标准
粒径分布 D50: 5-30μm (可定制) ISO 13320
晶体结构 β-相(稳定态) XRD验证
杂质控制 重金属<10ppm,砷<3ppm ICH Q3D
表面处理 可选硅烷化/硬脂酸涂层 增强分散性

关键化学性质

  • 溶解性:极难溶于水 (Ksp = 2.07×10-33),pH 5-9稳定
  • 热稳定性:耐热至800°C(β→α相变点1120°C)
  • 表面电荷:pH>4时带负电 (Zeta电位 -15至-30mV)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洁面/磨砂产品:物理去角质(常替代塑料微珠)
  • 控油粉底/散粉:吸附剂+遮光剂
  • 牙膏:温和研磨剂(RDA值120-150)
  • 抗结块剂:粉体产品防潮结块

协同增效组合

  • 吸油协同硅石 + 尼龙粉 → 三维吸油网络
  • 磨砂优化:纤维素颗粒 → 降低摩擦系数
  • 稳定性提升:表面活性剂包裹 → 防止配方沉降

配方注意事项

  • 酸性环境(pH<4)可能导致部分溶解,释放钙离子影响体系稳定
  • 高浓度添加需配合流变调节剂防止沉降
  • 避免与螯合剂(EDTA)或强酸成分直接混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浓度25%) (CIR Final Report, 2016)
  • 致敏性:极低(无蛋白质残留)
  • 眼刺激性:机械摩擦可能引起轻微刺激(Rinsing产品适用)

适用人群

  • 推荐:油性/混合性肌肤(控油)、正常肌(温和去角质)
  • 慎用:急性痤疮炎症期(摩擦加重炎症)、超敏感肌
  • 孕妇/哺乳期:外用安全(无透皮吸收证据)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收录
  • EU CosIng:允许使用
  • FDA:21CFR182.1217 - GRAS食品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环保替代品:取代塑料微珠的天然磨砂方案
  • "纯净美妆":符合天然矿物成分趋势
  • 中端定价:成本比硅石高约30%,但低于生物降解塑料微粒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向认知:"天然矿物质"、"环境友好"概念接受度高
  • 常见误解:与磷酸钙类活性成分混淆(如羟基磷灰石)
  • 宣称偏好:"微晶柔焦技术"、"矿物控油"等术语接受度佳

市场挑战

需克服"石灰粉"廉价感印象,通过工艺创新(如球形化处理、表面修饰)提升技术溢价。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物理功能多面手:兼具吸附、磨砂、遮瑕三重功能
  • 安全性优势:无生物活性,致敏风险极低
  • 可持续性:生物可降解,符合微塑料禁令趋势

技术局限

  • 难溶性限制生物活性功效发挥
  • 密度较高易致配方沉降
  • 未改性产品有吸湿结块倾向

未来发展方向

  • 纳米结构化:开发50-200nm颗粒增强透皮性 (注:需谨慎评估纳米安全性)
  • 功能化改性:表面负载锌/铜离子增强抗菌性能
  • 生物材料融合:与透明质酸复合提高肤感体验

综合结论:作为经典无机成分,磷酸三钙在控油和物理去角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表面处理技术进步和环保需求提升,其在高端可持续配方中的应用潜力将持续扩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
成分猫

专业的化妆品成分分析平台,帮助您了解化妆品成分的功效与安全性。

联系我们
  • kefu@chengfenmao.com
  • 暂无
  • 北京市海淀区北大科技园创新中心

© 2025 成分猫 (chengfenmao.com).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