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果树果

牛油果树(BUTYROSPERMUM PARKII)果

牛油果树果
中文名:牛油果树果
英文名:BUTYROSPERMUM PARKII (SHEA) FRUI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保湿, 油性滋润,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牛油果树(BUTYROSPERMUM PARKII)果脂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Butyrospermum Parkii (Shea) Butter (牛油果树果脂)

植物来源

源自非洲萨赫勒地区的牛油果树Vitellaria paradoxa,同义名:Butyrospermum parkii),主要分布于马里、布基纳法索、加纳等地。商业化生产通过冷压法提取成熟果实的坚果仁脂,保留热敏性活性成分 (来源:FAO非木材林产品报告)

提取工艺

  • 传统冷压法:手工去壳→烘烤坚果→石磨粉碎→水煮分离→冷却凝固
  • 工业精制:溶剂萃取→脱色→除臭→分馏→获得不同熔点的组分
  • 未精制品特征:象牙色至米黄色,特有坚果气味,保留全部活性物质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屏障修复 补充细胞间脂质(神经酰胺类似物),增强板层小体分泌,促进角质细胞分化 强 (人体试验) 经表皮失水率(TEWL)降低23-37%,修复SLS损伤屏障 (J Dermatol Sci 2010) 5-20%
深层滋润 三萜类化合物激活PPAR-γ受体,刺激皮脂腺分泌;脂肪酸形成闭合性膜层 强 (离体/人体) 48小时角质层含水量提升45%,效果持续8小时 (Int J Cosmet Sci 2016) 3-15%
抗炎舒缓 抑制COX-2/PGE2炎症通路,降低TNF-α和IL-6表达 中 (体外/动物) 丁酸酯降低UVB诱导红斑面积62%,缓解特应性皮炎瘙痒 (J Ethnopharmacol 2010) 2-10%
抗氧化防护 三萜烯醇清除ROS,激活Nrf2/ARE抗氧化通路 中 (体外) 抑制脂质过氧化达78%,ORAC值160 μmol TE/g (Food Chem 2010) ≥5%
胶原蛋白刺激* 潜在激活TGF-β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增殖 弱 (初步体外) 注:仅纤维母细胞培养显示I型胶原合成增加17% (厂商数据未发表)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范围 皮肤作用 物理特性
甘油三酯 硬脂酸-油酸-硬脂酸(SOS)
油酸-硬脂酸-油酸(OSO)
80-90% 成膜封闭,减少TEWL 熔点32-45℃,冷霜质感
不皂化物 α/β-香树素
羽扇豆醇
丁酸酯
4-11% 抗炎,促愈合,抗氧化 脂溶性,热不稳定
游离脂肪酸 油酸(C18:1)
硬脂酸(C18:0)
棕榈酸(C16:0)
总脂肪酸的40-55% 皮肤柔软剂,维持屏障完整性 影响熔点及铺展性
植物甾醇 β-谷甾醇
豆甾醇
菜油甾醇
0.3-1.2% 抗刺激,增强屏障修复 晶体结构,影响质地
维生素 维生素E(生育酚)
维生素A前体
微量 抗氧化,光损伤修复 易氧化降解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剂型

  • 膏霜/乳液:作为主油脂相(10-25%),提供丰富质地
  • 护发产品:修复毛小皮(3-8%),改善梳理性
  • 皂类:超脂化成分(3-5%),减少清洁后紧绷感
  • 防晒产品:增强UVA吸收剂稳定性

增效组合

  • 神经酰胺+胆固醇:重建屏障"砖泥结构",修复效率提升40% (JID 2018)
  • 透明质酸:形成"外锁水+内补水"矩阵,保湿时长延长2.3倍
  • 没药醇/红没药醇:协同抑制IL-1β,抗炎效果倍增
  • 二氧化硅:改善未精制牛油果脂颗粒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安全 (浓度≤25%) (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性:天然乳胶过敏者可能交叉反应 (发生率<0.3%)
  • 致粉刺性:低 (comedogenicity index=0-2)

适用人群建议

  • 推荐:干性/极干性肌、屏障受损肌、湿疹/银屑病辅助护理
  • 慎用:油性痤疮肌(选择精制分馏产品)、坚果过敏者
  •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安全,儿童适用(浓度≤15%)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有机线:强调"未精制"、"公平贸易"属性
  • 药妆修复线:与神经酰胺复配的屏障修复产品
  • 民族美学产品:非洲传统护肤文化的载体

认知误区

  • "100%纯牛油果脂可替代处方药" 注:仅能辅助改善症状,无治疗作用
  • "精制与未精制功效相同" 注:精制过程损失90%不皂化物活性
  • 正确认知:等级分级(AA/A/B/C)基于色泽/气味,非活性物含量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作为少有的功能性植物脂质,其价值在于:

  • 独特的三萜烯醇组合提供药理活性
  • 与皮脂相似的甘油三酯结构赋予卓越兼容性
  • 可持续采集支持西非地区生态经济

研究趋势

  • 微囊化技术:解决熔点高、肤感黏腻问题
  • 活性组分定向富集:提高丁酸酯/香树素浓度
  • 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探索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基因的影响

应用前景

微生态屏障调节(通过丁酸酯)、经皮给药系统(利用相似脂质结构)及头皮微炎症管理领域具开发潜力,需更多临床级研究支持功效宣称。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