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扁桃籽粗粉
甜扁桃(PRUNUS AMYGDALUS DULCIS)籽粗粉
中文名:甜扁桃籽粗粉
英文名:PRUNUS AMYGDALUS DULCIS (SWEET ALMOND) SEED MEAL
别名:甜杏仁粉、杏仁粉、杏仁粗粉
安全性:
1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甜扁桃(PRUNUS AMYGDALUS DULCIS)籽粗粉是甜杏仁种子的粗磨粉末,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温和的物理去角质剂。其粗糙质地能有效去除死皮细胞,促进皮肤更新,改善肤质粗糙和暗沉问题。同时,它富含维生素E、脂肪酸和抗氧化成分,具有保湿、舒缓和抗炎作用,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健康,减少刺激。...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甜扁桃(PRUNUS AMYGDALUS DULCIS)籽粗粉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形态
PRUNUS AMYGDALUS DULCIS (SWEET ALMOND) SEED MEAL,为蔷薇科植物甜扁桃种子榨油后的固体残留物经粗粉碎形成的粉状物质。
植物来源与加工
- 原料来源:甜扁桃树(Prunus dulcis var. dulcis)种子
- 加工工艺:机械压榨提取油脂 → 剩余饼粕 → 低温干燥 → 粗粉碎(粒径通常为100-500μm)→ 灭菌处理
- 关键特征:保留天然纤维结构及热敏性成分,未经历高温精炼或化学溶剂提取 (来源:ISO 16128天然原料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温和物理去角质 | 不规则颗粒机械摩擦去除表层角质细胞,促进角质更新 | 高(临床验证)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角质层移除率15-22%(200μm粒径)(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0) | 5-15% (w/w) |
| 油脂吸附清洁 | 多孔纤维结构物理吸附皮脂及杂质 | 中高(体外实验证实) | 体外皮脂吸附实验显示吸附量达0.8g/g(Cosmetics, 2021) | 3-10% (w/w) |
| 皮肤屏障支持 | 残留油脂中的亚油酸(2-5%)促进神经酰胺合成 | 中(体外+动物研究) | 小鼠模型显示屏障修复速度提升30%(Dermatology Research, 2019) | ≥8% (w/w) |
| 抗氧化 | 酚类物质清除自由基 | 低(仅体外证据) | ORAC值约800 μmol TE/g,但人体渗透性未知 | 未确定 |
注:抗氧化宣称缺乏人体临床证据支持;屏障支持机制基于离体研究,需更多人体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皮肤作用 |
|---|---|---|---|
| 膳食纤维 | 纤维素、半纤维素 | 35-50% | 物理去角质基质,吸附载体 |
| 蛋白质 | 扁桃球蛋白、谷蛋白 | 20-30% | 亲水胶体形成,增加配方粘度 |
| 残留油脂 | 油酸、亚油酸 | 8-15% | 润肤,亚油酸参与屏障修复 |
| 矿物质 | 镁、钙、锌 | 2-4% | 维持酶活性,潜在抗炎 |
| 酚类物质 | 儿茶素、槲皮素苷 | 0.5-1.2% | 体外抗氧化活性 |
| 糖类 | 蔗糖、棉子糖 | 5-10% | 保湿因子前体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清洁类:洁面粉(30-50%)、磨砂膏(5-20%)
- 面膜类:泥状面膜(10-30%)、水洗式面膜
- 特殊剂型:无水洁颜粉饼、乳化磨砂啫喱
协同增效组合
- 粘土矿物(高岭土/膨润土):增强吸附力(+40%皮脂吸附)
- 温和表活(烷基葡糖苷):降低摩擦系数,提升清洁效率
- 抗炎成分(红没药醇):协同缓解物理去角质潜在刺激
- 水溶性保湿剂(甘油/泛醇):补偿清洁后暂时性经皮失水增加
配方注意事项
- pH稳定性:适宜pH 4.5-7.0,强酸/碱环境导致蛋白质变性结块
- 防腐挑战:高营养基质需强化防腐体系(建议苯氧乙醇+有机酸组合)
- 悬浮稳定性:需搭配悬浮剂(黄原胶/纤维素胶)防止沉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25%化妆品应用)(CIR 2020最终报告)
- 致敏性:坚果蛋白残留引发坚果过敏者交叉反应风险(0.3%人群)
- 刺激测试:斑贴试验显示96小时无刺激(5%水悬浮液)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油性/混合性肌肤、角质堆积皮肤(非急性炎症期)
- 慎用:
- 坚果过敏史患者(需标注警示)
- 玫瑰痤疮/湿疹急性期(摩擦可能加重炎症)
- 近期接受激光/果酸换肤(屏障脆弱期)
- 使用频率:建议≤2次/周,敏感肌≤1次/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分析
- 品类分布:天然磨砂膏(38%)、洁颜粉(29%)、面膜(22%)
- 价格区间:中高端($15-50/100g),溢价源于"天然温和"概念
- 宣称热点:"生物可降解磨砂粒子"(vs 塑料微珠)、"零化学添加剂"
消费者认知调研
- 正面感知:天然来源(72%)、环境友好(68%)、温和去角质(61%)
- 认知误区:
- 误认为含杏仁油滋润成分(实际为脱脂粗粉)(厂商宣传模糊化)
- 高估抗氧化功效(仅23%消费者了解证据局限)
- 过敏警示关注度:仅35%消费者主动查看坚果成分警示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核心优势:验证的物理去角质/吸附性能,环境友好特性
- 局限:功效成分生物利用度低,坚果过敏原残留问题
- 创新应用:微米级粉碎技术提升肤感,发酵工艺增强活性物释放
未来研究方向
- 过敏原控制:开发低变应原加工工艺(酶解法去除Pru du 4蛋白)
- 功能强化:负载活性成分(如水杨酸)构建多功能载体系统
- 临床验证:开展更多人体试验验证屏障修复及抗炎机制
- 可持续性:建立杏仁产业副产品循环利用认证体系
应用建议
作为物理清洁/去角质成分具有明确价值,但需:
- 明确标注坚果过敏警示
- 避免过度宣称"营养修复"功效
- 结合化学去角质剂(如PHA)开发复合温和体系
- 探索微生态影响(目前缺乏粗粉对皮肤菌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