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根提取物
甜菜(BETA VULGARIS)根提取物

中文名:甜菜根提取物
英文名:BETA VULGARIS (BEET) ROOT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甜菜(BETA VULGARIS)根提取物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Beta Vulgaris (Beet) Root Extract
植物来源: 藜科甜菜属植物(Beta vulgaris L.)的肉质根茎
传统与工业用途
- 传统食用:全球第四大糖料作物(制糖甜菜亚种),富含营养的蔬菜(食用甜菜亚种)
- 工业应用:天然红色素(甜菜红素)来源,食品着色剂(E162)
- 现代化妆品: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作为抗氧化剂和天然色素应用
提取工艺
- 主要方法: 水或水醇提取(乙醇/丙二醇混合溶剂)
- 关键参数: pH敏感(最佳pH 4-5),温度控制≤40℃防止色素降解
- 标准化: 常以甜菜红素(Betanin)含量或总多酚含量作为活性物指标
形态特征
深红色至紫红色液体或粉末,具特征性泥土气息,水溶性良好(分子量550-650 Da)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基于体外研究、离体皮肤模型及有限人体试验的证据分析: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防御 | 清除ROS/RN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SOD, CAT) | ★★★☆ (体外/离体强证据) | 0.1%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90%(J Agric Food Chem 2010) | 0.05-0.5% |
抗光老化 | 抑制UV诱导的MMP-1/9表达,保护胶原蛋白降解 | ★★☆ (体外/动物证据) | 降低UVB照射后HaCaT细胞IL-6释放量达47%(Phytother Res 2018) | 0.1-1% |
抗炎舒缓 | 抑制NF-κB通路及COX-2/PGE2炎症介质释放 | ★★☆ (体外证据) | 1mg/mL抑制LPS诱导的TNF-α产生>60%(Food Chem Toxicol 2016) | 0.2-0.8% |
促进屏障修复 | 潜在上调丝聚蛋白(FLG)表达,增强角质层凝聚力 | ★☆ (初步研究) | 体外重建表皮模型显示TEWL降低18%* | 未知 |
直接美白淡斑 | 厂商宣称抑制酪氨酸酶 | ☆ (证据薄弱) | 体外IC50>500μg/mL*,远低于常规美白剂 | 无可靠数据 |
*注:屏障修复机制基于初步体外重建表皮模型数据;美白宣称缺乏强效酪氨酸酶抑制证据(来源:J Cosmet Dermatol 2020; 厂商数据需谨慎评估)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含量/重要性 | 皮肤相关生物活性 |
---|---|---|---|---|
甜菜色素 | 甜菜红素(Betanin)、甜菜黄素(Vulgaxanthin) | 水溶性含氮色素,pH敏感(红/黄转变) | 0.8-1.2% (干重) | 强抗氧化剂,ORAC值>5000 μmol TE/g |
酚酸类 | 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 | 酸性,紫外吸收特性(280-330nm) | 总酚酸0.5-1.5% | 抗炎,抑制脂质过氧化 |
皂苷 | 甜菜皂苷(Betavulgarosides) | 两亲性糖苷,表面活性 | 0.3-0.8% | 温和清洁,增强活性物渗透 |
无机离子 | 钾、钠、镁 | 电解质,水溶性 | 灰分8-12% | 维持皮肤渗透压平衡 |
糖类 | 蔗糖、棉子糖、果胶 | 亲水性多糖 | 5-10% (提取物中) | 保湿,成膜剂 |
(数据来源:Food Chem 2015; Phytochem Anal 2017; 提取物典型成分谱分析)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最佳体系: 水性精华(pH 4-6)、凝胶、面膜
- 次佳体系: O/W乳液(需防离子沉淀)、洁面产品(利用皂苷特性)
- 避免体系: 强碱性产品(pH>7导致色素降解)、高浓度电解质配方
常用浓度范围
- 抗氧化/抗炎:0.1-0.5% (标准化提取物)
- 着色剂功能:0.01-0.1% (提供自然粉红色调)
协同增效组合
- 抗氧化增强: 维生素C衍生物(AA2G)、麦角硫因
- 抗光老化协同: 阿魏酸(提升光稳定性)、烟酰胺
- 舒缓组合: 红没药醇、积雪草提取物
配方稳定性注意事项
- pH控制: 严格保持4-6(酸性偏移致紫变,碱性致黄变)
- 金属螯合: 需添加EDTA二钠(0.1%)防止Fe³⁺/Cu²⁺催化降解
- 避光保存: UV照射导致甜菜红素半衰期缩短5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法规与安全评估
- CIR: 评定为安全(浓度≤5%在淋洗类产品,≤1%在驻留类)
- 欧盟EC: 允许作为着色剂用于接触粘膜产品(指令2009/6/EC)
- 致敏性: 极低(RIPT测试阴性,但含草酸盐可能致敏感肌刺痛)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 所有肤质(尤其抗氧化需求者),孕妇/哺乳期安全
- 慎用: 严重酒渣鼻(血管扩张风险)、高草酸盐尿症患者
- 光安全: 无光毒性(3T3 NRU试验阴性)
使用注意事项
- 可能暂时性染色角质层(24-48小时自然消退)
- 与高浓度维A醇配伍时需测试稳定性(氧化还原电位冲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中高端"纯净美容"(Clean Beauty)及"素食友好"产品线核心成分
- 天然色素领域增长最快成分之一(年增长率>12%,2021-2026预测)
消费者认知与宣称趋势
- 正面认知: "超级食物护肤"概念、"无合成染料"标签
- 过度宣称: 部分产品夸大其"天然维C替代品"、"美白奇效"作用
- 产品类型: 精华(38%)、面膜(29%)、润色保湿霜(18%)为主
价格定位
标准化提取物(2%甜菜红素)约$50-80/kg,属中高价位天然活性物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已验证优势: 高效多靶点抗氧化剂,具抗炎和适度光保护作用
- 配方优势: 提供天然色素的双重功能,水溶性佳配伍性强
- 安全优势: 广泛的安全使用历史,生态毒性低
局限性
- 色素稳定性挑战(pH/光照/金属离子敏感)
- 人体临床数据匮乏(尤其抗皱功效)
- 高浓度应用受颜色限制(仅适合理想色系产品)
未来研究方向
- 微囊化技术提升甜菜红素稳定性(如脂质体包封)
- 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验证抗光老化及屏障修复功效
- 开发脱色/分馏提取物拓展应用场景
应用前景
作为可持续原料(甜菜加工副产品利用)和多效天然活性物,在抗氧化精华、敏感肌舒缓产品及彩妆领域具有持续增长潜力,需结合精准功效宣称与稳定性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