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扁桃油酰基两性基乙酸钠

甜扁桃油酰基两性基乙酸钠

甜扁桃油酰基两性基乙酸钠
中文名:甜扁桃油酰基两性基乙酸钠
英文名:SODIUM SWEETALMONDAMPHOACET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甜扁桃油酰基两性基乙酸钠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Sodium Sweet Almondamphoacetate (甜扁桃油酰基两性基乙酸钠),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由天然油脂衍生合成。

原料来源与生产

  • 主要来源:甜扁桃油(Prunus amygdalus dulcis)脂肪酸经酰胺化反应生成甜扁桃油酰胺,再与氯乙酸钠缩合制成 (参考:J. Surfact Deterg, 2015)
  • 生产工艺:两步法合成:
    1) 甜扁桃油脂肪酸 + 氨基乙酸 → 甜扁桃油酰基甘氨酸
    2) 烷基化反应引入乙酸钠基团
  • 商品形态:琥珀色透明粘稠液体(30-40%活性物浓度),pH 7.5-9.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温和清洁 两性离子特性降低表面张力,通过胶束包裹油脂,同时减少角质层脂质溶解 (依据:临界胶束浓度0.1-0.5g/L) ★★★★☆
(体外/临床验证)
角膜蛋白变性指数比SLS低62% (Int J Cosmet Sci, 2018) 0.5-2%
发泡稳泡 分子内正负电荷形成刚性结构,增强气泡膜弹性 ★★★☆☆ 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复配,泡沫体积增加40% 1-3%
抗静电 阳离子基团中和头发负电荷,减少静电排斥 ★★★☆☆ 使头发摩擦电压降至500V以下 (厂商测试数据) 0.5-1.5%
甜扁桃油"滋养"功效 脂肪酸残基可能参与表皮脂质合成 (理论推测) ★☆☆☆☆ 注:未检测到完整甜扁桃油分子透皮,功效宣称需谨慎 -
详细作用机制:温和性原理

分子结构中的羧酸基(-COO⁻)与季铵基(+N-R)形成内盐结构,减少与皮肤蛋白的静电结合。其疏水链(C12-C18)与甜扁桃油脂肪酸一致,破坏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的程度低于直链烷基表面活性剂 (J Dermatol Sci, 202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主表面活性剂 甜扁桃油酰基两性基乙酸钠
(C17H32NNaO4)
分子量:337.4 g/mol
HLB值:14-16
提供清洁、发泡核心功能
脂肪酸杂质 油酸(60-70%)
亚油酸(20-25%)
未反应残留物
< 3%
可能增强铺展性
电解质 氯化钠 0.5-1.5% 调节粘度与溶解性

关键化学特性

  • 等电点:pH 4.5-5.5时呈电中性,此时刺激性最低
  • 耐硬水性:与钙镁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硬度耐受>20°dH
  • 界面性能:表面张力 32-35 mN/m (0.1%溶液)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婴幼儿洗护:pH 5.5-7.0体系,复配烷基糖苷
  • 敏感肌洁面:与椰油酰羟乙磺酸钠协同(比例3:1)
  • 透明洗发水:在45%硫酸盐体系中添加3-8%提升温和性
  • 免洗型产品:在护发素中提供抗静电功能(0.2-0.8%)

增效组合

  • 温和性协同:+ 癸基葡糖苷 → 降低角膜蛋白变性40%
  • 泡沫增强:+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 泡沫寿命延长2倍
  • 粘度调节:+ 丙烯酸类增稠剂 → 耐电解质性能提升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浓度≤15%) (参考:CIR 2016 Final Report)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Draize评分1.2/110 (1%溶液)
  • 致敏率:HRIPT试验阳性率<0.5%

适用与慎用情况

  • 推荐应用:婴幼儿产品、敏感肌清洁剂、硫酸盐体系降刺激改良
  • 慎用情况:超敏肌需预先斑贴试验、避免与高浓度阳离子聚合物配伍
  • 坚果过敏者:蛋白质残留<5ppm,但杏仁过敏者仍建议避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敏感肌线:作为"Sulfate-Free"宣称的支撑成分
  • 清洁类产品:占温和表活市场份额18%(2023)
  • 价格区间:$15-25/kg (活性物含量30%)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向认知:"天然来源"(实际为半合成)、"低刺激"
  • 认知误区:40%消费者误认为具有甜扁桃油的全部护肤功效
  • 营销宣称:"含杏仁油营养成分"——需科学审慎表述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与局限

  • 优势:卓越的温和性(尤其眼部产品)、硬水稳定性、复配宽容度高
  • 局限:低温易结晶(浊点10-15℃)、原料批次差异导致泡沫性能波动

研究与发展方向

  • 绿色化学:酶催化合成工艺开发(当前收率仅45%)
  • 功能拓展:与神经酰胺复合体研究 (体外研究阶段)
  • 监管重点:脂肪酸原料的农药残留控制(欧盟EC No 396/2005)

专家结论

作为经科学验证的温和表活剂,其在降低清洁产品刺激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需规范市场宣称,避免过度强调甜扁桃油的护肤功效。未来需加强生产工艺标准化及低温稳定性改良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